什么是过度辩护效应如何避免它(如何避免达克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什么是过度辩护效应如何避免它
过度辩护效应是指在辩护自己或某个群体时,由于过于强调自己或群体的优点,而忽视或否认自己或群体的缺点或错误。这种行为会导致人们对自己或群体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人们的抉择和决策。
什么是过度辩护效应?如何避免它?
过度辩护效应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政治、商业和社交等场合中,人们经常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效应。过度辩护效应的特点是过于强调自我或群体的优点,而忽视自我或群体的缺点。这种行为会导致人们对自己或群体的评价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人们的抉择和决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度辩护效应与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密切相关。人们在辩护自己或群体时,往往会强调自己或群体的优点,以维护自己或群体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地强调自己或群体的优点,会导致人们对自己或群体的判断出现偏差。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过度辩护效应与社会认同和集体利益有关。人们在辩护自己或群体时,往往会强调自己或群体的利益和地位,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但过度地强调自己或群体的利益和地位,会导致人们忽视其他群体的权益和需要,从而引发社会冲突和矛盾。
那么,如何避免过度辩护效应呢?
首先,要有客观的认识。在辩护自己或群体时,要尽量客观地看待自己或群体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过于强调自己或群体的优点,忽视自己或群体的缺点。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或群体,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抉择。
其次,要有批评的精神。在辩护自己或群体时,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把批评当成攻击。只有接受批评,才能不断改进自己或群体的行为和作风。
最后,要有细心的思考。在辩护自己或群体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或群体的行为和作风,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细心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抉择。
总之,过度辩护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会影响人们的抉择和决策。要避免过度辩护效应,需要有客观的认识、批评的精神和细心的思考。
如何避免达克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在学校或者工作生活中,是不是总是发现有两类人很让人感兴趣:一类人能力一般,却自视甚高,什么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理论和决策,感觉无所不能;另一类人,知识渊博,为人低调谦虚,简直就是虚怀如谷。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全称叫“邓宁-克鲁格效应”。第一种人存在一种认知偏差,喜欢在自己能力欠缺的基础上运用自我为中心主导去得出结论,而且无知地自信,也无法认识到自己自身的不足;第二种人在渊博的知识体系下具有充分的思维构架,对事物具有理性分析,并不会以自我主观臆想去判断事物的发展,并且他们谦虚低调,因为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无穷的知识是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应该知道自己想要做哪一类人了吧?所以说很多时候的无知带给人的往往是自信,而不是追索知识的欲求。就像孤岛的海岸线,你的知识面就是这座孤岛的面积,你知道的东西越多,你的海岸线就越长,那么你所能触碰到的未探索的海洋就更大。
早在古代就有哲人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孔子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或者可以解释为“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渊博的人非常谦虚和低调,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深远,或者说人与人的格局和视野真的差距很大。
用查理芒格的逆向思考的人生哲理来谈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让自己落入这样一个巨婴状态呢?
保持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的无知
遇到事情不要先主观臆断,一开始就斩断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机会,要放开自己的心态,认真去思考事情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如果不是,请承认到自己的无知,并尽量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不断扩张的圆,圆圈越大,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就越广。
正视自己,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由于自然界竞争的本能,在竞争过程中我们容易去攻击他人的短处而忽略别人的长处,甚至盲目自信,攻讦他人,用别人的“无知”来太高自己的决断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隧道效应,自己把自己带进了狭小的视野范围内,蒙蔽双眼,看到的东西自然就是越来越短浅。所以说,请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要太快做决断
也许你在公司、在班级、在社团可以算是有专家意见般的人物,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一些事情你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涉及过,甚至在你的专家领域内,你也不能足够成为最顶尖的专家。所以,在做决断的时候,请保持理性和警惕,认真思考后再做决策。
不断学习,学习,不断向比你更厉害的人学习
所有的所有,也在于人的无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面对这样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人类所掌握的这点知识又算得上什么呢?所以请不断学习,学习,向比你更厉害的人学习。当你的知识圈越来越大的时候,你所接触到的陌生领域更大,你也会发现你以前是多么的无知。你也只会更加低调、谦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了。也许到这个时候,你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第二类人了吧。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被道德许可效应绑架?
前几天朋友找我聊天哭诉:“我减肥又失败了,怎么办呀,眼看夏天就来了,好焦虑呀!我是不是这辈子减肥都无望了,我真是太失败了!”
深入聊过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她数次给自己立减肥Flag,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因为她每一次都是败给了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许可效应是当自己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与这项道德标准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
道德许可效应会使我们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就拿减肥这件事来说,当我们精心制定的减肥计划实施了一星期甚至半个月之后,我们会沾沾自喜,觉得已经在道德标准上取得了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个时候即使冒出“奖励自己一顿山珍海味”的念头我们也会觉得不值一提,虽然这个念头不用想就知道是不利于我们实现减肥目标的,但道德许可效应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我们认为功绝对大于过。
再比如,我们制定了早睡的目标,等我们坚持了一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之后,我们自认为取得的成就感就会许可我们熬一次夜,同时计划也就宣告失败了。
然后新一轮计划开始,坚持,然后再一次次许可中断,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得到的反馈就是一连串道德许可效应带来的深深的罪恶感和沉重的焦躁感。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要学会不让道德许可效应绑架我们,不轻易向诱惑妥协,用高度的自律方式去打败它。
我们该如何破解道德许可效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
当我们计划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也就是不忘初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目标可视化。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要着急立马去做,你所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要先停下来问清楚自己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花时间去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对目标可利。
2、明确目标的同时规划好利于实现目标的阶段性奖励。
平常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诱惑,尤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身边的诱惑会被无限放大,从而诱发自我放纵。
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的目标设置合理的阶段性奖励,比如正在减肥的你已经坚持了一周,可以奖励自己去看一场电影,吃一小块低热量的甜品,这样的奖励会非常有助于你实现减肥计划,而不是盲目地克制自己后最终导致爆发性的无节制的行为。
想要学会和道德许可效应和谐相处,我们需要培养自己高度的自律性,让优秀的习惯形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4445.html
上一篇: 情商提升之道:艾森克人格问卷应用
下一篇: 如何识别嗜睡症的症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