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的人心理分析

心理健康 2023-09-28 19:03:17   点击量 : 12446  

作者 : 佚名

双重标准的人心理分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表现出双重标准的人。这些人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不同的人或事情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不仅会让人感到困惑,也会给人带来不适和伤害。那么,双重标准的人心理是什么样的呢?从多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一些重要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双重标准的人心理分析

一、自我保护心理

双重标准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害怕遭受批评和指责,因此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当他们面对强势的人或组织时,会表现得非常顺从和低调,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当他们面对弱势的人或事情时,却会表现得强硬和决绝,甚至会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和批评他人。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同时避免遭受负面的评价和指责。

二、自我认同心理

双重标准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自我认同的心理,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因此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迎合不同的人或群体。当他们面对权威和主流社会时,会表现得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以获取社会认可和尊重;而当他们面对个性和异见者时,却会表现得开放和包容,以获取自我认同和归属感。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群体中获得认可和尊重,同时满足自己的自我认同需求。

三、心理防卫机制

双重标准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心理防卫机制,他们往往有一些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双重标准的行为来缓解和减轻。比如,他们可能在内心中有一些不满和怨恨,但又不敢直接表达出来,因此会选择在表面上装作友好和和善;或者他们可能在内心中有一些自卑和不安,但又不愿意承认和面对,因此会选择在表面上装作自信和强大。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可以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些缓解和安慰,同时避免暴露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双重标准的人心理具有自我保护、自我认同和心理防卫机制等特征,他们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群。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应该学会如何与这样的人相处,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和影响。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双重标准真可怕

很多人是对别人一个标准,对自己一个标准。

双重标准真可怕。来一些例子吧!

例子1:

两个老妇在花园聊天,一个骂她儿媳妇:“我儿媳妇真懒惰,天天下班不做家务,我做好饭叫她吃,平时就会打游戏,早餐也是我儿子端到她床上吃的,真是家门不幸啊!”

另一个老妇问她那你不是有个女儿刚嫁人了吗,现在过的咋样?

那个老妇笑着说:“我女儿可幸福了,每天下班不用做家务有家婆伺候着,没事就看看电视玩手机,连早餐都是我女婿端给她吃的。

瞧,这就是双重标准,在家婆眼里,女儿跟媳妇就是不一样。

“双重标准”源于人的自私心理,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公心”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公正都只是相对的。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视角去看:

(1)“双重标准”普遍存在。“双重标准”存在客观性,在任何时间、空间、条件下都是存在的。如经理与普通职员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更高一级领导在批评时一定是存在差异的。经理还需要进行管理,可能只是采取“点一点”策略,而普通职员则可能被“杀鸡给猴看”。

(2)“双重标准”源于心理。所谓的“双重标准”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对于不同的人是感受不同的,大多都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获得与其他人相对等既得利益造成的。如果我们得到的始终比别人多,那么“双重标准”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评价,而非我们的。

(3)“双重标准”不可消除。职场第一原则“闲谈莫论是非”,但实际上“哪个背后不说人”,人们在嘲笑或谈论别人的是与非时,也在被他人谈论着,而我们嘲笑的对象或事情,可能我们做的更为不堪,只不过没有漏而已。所以,人类在面对“事不关已”时大多都是采取“双重标准”的。

那么,如何解决呢?

(1)看清。如果你面对的是你的上级,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干好工作、处好关系,让自己成为既得利益者,也就不存在“双重标准”的思量了。

(2)看淡。“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事事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力。”如果我们心力做好自己,保持平常心,那么是否能得到领导或同事的认可就是他们的事了。

(3)看过。“双重标准”是基于我们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想让他人不以“双重”视角来处事,那么就等去让别人去改变。试问,别人又凭什么为我们改变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137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