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到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十分重要。例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记忆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情感心理学
情感心理学是研究情感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调节的学科。情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例如,当学生有负面情绪时,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帮助学生缓解情绪。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变化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发展阶段,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太成熟,教师应该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群体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到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社会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例如,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者冲突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以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从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阅读哪些心理学著作?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 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 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 费 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定势”的定义: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进行一些别的工作,过一会儿,定势会自然消除。
现代心理学研究精神与大脑的相互影响,采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假设。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但它也与各种社会科学有关,因为在研究个人的同时,心理学也会考虑到这些个人所处的社会;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另外,心理学还与哲学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指的是认识、情绪、意志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心理特征则为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诸如能力、气质与性格等。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流派 3 心理学的分支 4 其他与心理学有关的主题 5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主条目:心理学史 心理学早期一直是属于哲学的范畴,有人认为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一般认为,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冯特也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
其他早期而重要的心理学家包括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 [编辑] 流派 由于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而存在许多分支。以下为这些分支的详列: ◆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
是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注:一直以来心理学界都很难对“心理学”下一个准确的该概念,这是本人在心理学多年的研究中综合前辈的解释得的认识,如有不当之请各位斧正) ◆ 心理学研究学科的分类 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课题。
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广义的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只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 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振动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的问题。
变态心理学:研究各种病态心理,以精神并中的心理病态的人为研究对象,适用于心理医生。 青年心理学:研究青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
市场心理学: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服务行业中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包括购买动机的分析、购买行为的特点等。 广告心理学:研究商标、包装、广告的设计,其心理效果的评价等。
媒体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理属性看作是进化的结果,即人类所拥有的许多心理属性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选择出来以解决特定的适应问题的。 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说教师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1、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角色,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青少年也正是心理方面问题的高发时期,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看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以个人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学习热情,所以这也是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的原因之一。
2、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但能够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准确掌握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职业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10767.html
上一篇: 视崖实验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 青春期的友谊:如何与朋友相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