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心理创伤消退(如何进行心理上的自我疗伤)

心理健康 2023-08-18 14:03:27   点击量 : 2956  

作者 : 佚名

如何让心理创伤消退

心理创伤是指遭受严重精神创伤后,个体在心理上所经历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自闭等。它常常是由于生命事件的突然发生,如灾难、事故、战争、家庭暴力等所引起的。心理创伤的后果是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如何让心理创伤消退呢?

如何让心理创伤消退?

一、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医生是治疗心理创伤的专业人士,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暴露疗法等等。心理医生还可以帮助患者找到自己内心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勇气,重新恢复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消除心理创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缓解受害者的痛苦,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朋好友、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等。在社会支持的帮助下,受害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自信和勇气,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三、采取正面行动

采取正面行动是消除心理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取正面行动可以帮助受害者摆脱消极情绪和思维模式,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采取正面行动可以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新技能、参加社交活动等等。通过采取正面行动,受害者可以重建自己的自信和勇气,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

四、改变思维方式

改变思维方式是消除心理创伤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害者往往会陷入消极的思维模式,如自我责备、悲观失望等等。改变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受害者摆脱这些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建积极的思维模式。改变思维方式可以包括寻找积极的角度、培养感恩和乐观的心态等等。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受害者可以重塑自己的思想和心态,重新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如何进行心理上的自我疗伤

1.承认现实

不幸已经发生,所有的创伤已经形成,既然已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承认现实,其结果会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好得多。

2.及时交流

受害者应多和亲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与那些关心你的人待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转换视角

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淡化消极情绪。

 4.适度宣泄

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泻出来;或是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这也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最佳自救策略。

 5.升华痛苦

如果一味地憋气愁闷,颓唐绝望,其实是用已发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惩罚自己。善于心理自救者,能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努力化创伤为动力,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中去,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消除了压抑和焦虑情绪,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挫折,克服挫折,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接受这人生中的财富。

笔记 | 如何从心理创伤中更快的恢复

最近一段时间,亲友和同事出现了不少变故,婚变、亲属离世、罹患重症、事业上的巨大挫败……这些事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幸福的脆弱,飞来横祸或稍有不慎就可能摧毁一切。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免不了遇到重大挫折,除了珍惜现有的幸福和避免高风险的行为,我们也应该了解心理创伤的各种陷阱和恢复方法。这不仅能让我们在面对不幸时有能力冲破负面情绪的桎梏,当亲友遭遇重大变故时也能更有效的提供帮助。

这篇文章是《B选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确切的说是听书笔记,当时还没有中译版(感谢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栏目和万维钢老师的精彩解读)。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是去年就写好的,一直在我的存稿库里躺着,现在是时候发出来了。(重新编辑和补充)

2015年5月,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 COO 本书作者)的丈夫戴维·桑德伯格在度假途中意外身亡,她从此陷入漫长的心理创伤中无法自拔。本书是桑德伯格在好友亚当·格兰特(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本书第二作者)的帮助下,运用心理学克服重重困难,从创伤中艰难恢复的全纪录。

书中提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3P”理论。塞利格曼说, 要克服悲伤情绪,就必须越过心理创伤中的三个陷阱:自责(personalization)、永久化(permanence)、普遍化(pervasiveness)。 本文以这三个创伤陷阱为结构,将书中提到的恢复方法、万维钢老师的解读,以及我自己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既然注定避不过,那就提前准备,勇敢面对。

发生情景:多出现在意外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

心理表现:“如果当时……也许能(避免)……”

当不幸的意外发生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于自己,也就是自责状态。 认为自己如果提前做了某种努力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可事实是,很多意外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那些“如果”其实是开了“上帝视角”才能看到的方法,而我们却不是上帝。

桑德伯格的丈夫在健身时发生意外,由于她不在场,导致一个多小时后才被发现。虽然事后证明他是死于急性心律不齐,即使桑德伯格在丈夫身边也是无能为力的,但她却在很长时间里都固执的认为如果她当时在场就有机会挽救丈夫的生命。

桑德伯格是著名科技公司Facebook的COO,她的理性、智慧和坚强都无需怀疑。然而在强势的悲痛面前,她依然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由此可见,悲伤的力量多么强大。

我认为, 这种自责是源于对亲人的遭遇无所作为的遗憾,比起尝试救助但失败,无所作为更加难以接受。 再加上悲伤造成情绪化,大幅降低了理性能力,会助长自责的力量,让人无法自拔。

尝试但失败,是确定性的结果,无论好坏,内心是自洽的,那么情绪就可以针对外部,比如命运的不公。而无所作为,却代表着结果有其他的可能性, 内心无法自洽,负面情绪(心理学中的死能量)就会转而攻击自我,自责就是对自我的攻击。

书中给出对抗自责的方法是:找到自己的创伤后成长,以此疗愈自己。 桑德伯格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在工作上的努力,不仅消解了心理创伤,还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发生不幸并不是只能给我们带来痛苦,也可以成为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契机。

其实这种通过创伤后成长来消解创伤本身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医生群体中,就有一部分是因为小时候经历过重要亲人的病逝,励志长大后学医,于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医生。

实际上, 创伤后成长的本质是转移注意力和赋予使命感。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转移到自己的成长和目标上,那么分配给悲伤情绪的注意力就少了很多。而使命感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也能加速消解悲伤。

发生情景:多见于有自己参与的非意外造成的心理创伤。

心理表现:“一切都完了……”或“我什么都做不好……”

遇到巨大不幸时,认为不幸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连续受到挫折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给自己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全面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我价值,甚至怀疑人生。于是做事越发畏首畏尾、毫无自信,生活没有动力,没有活力。但越是这种消极状态,越容易出错,也越不幸,就更加确认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陷入恶性循环。

桑德伯格在失去丈夫之后,同时面对丧夫之痛、工作停滞、孩子的无助和倍增的心理压力,就觉得天都塌了,日子根本没法过了,陷入对她自己的严重怀疑之中。可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她失去了丈夫不假,但其他并没有失去,一切生活的混乱都是失去丈夫这一件事的延续影响。只要将丧夫之痛扛过去,其他都能慢慢恢复正常。

我的理解是: 这种自我怀疑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机制,原理还是依靠潜意识操控的注意力转移。 将注意力从不幸的痛苦转移到自我怀疑上,以此缓解痛苦带来的强烈打击。 不幸的痛苦在最初是非常剧烈的,而自我怀疑却是长期但“柔和”的,更容易承受,避免瞬间的巨大痛苦摧毁自我。

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犯错被上位者连续批评出现的心理创伤,于是潜意识靠怀疑自己来抵御对自我的剧烈打击。承认自己能力差,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不能胜任”的借口。在心理上,作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失败,比作能力范围内的事失败,更容易原谅自己,也就能瞬间减少自责(真实的)和羞愧带来的痛苦,短期的心理创伤自然会小很多。

可问题在于,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有很大副作用的,一旦陷入其中而无法觉知,就会越陷越深。 长期的自我怀疑必然会持续不断的腐蚀自尊、自恋和自我。时间久了,轻则从此沉沦,浑浑噩噩度过一生,重则精神崩溃,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多考虑生活中好的方面,认识到自己优势。 桑德伯格后来意识到,自己虽然失去了丈夫,但的确有很多庆幸之处,比如,她作为企业家很有钱,而在美国,一大半妇女在失去丈夫之后会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等等。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比上不比下,这有利于成长。但在面对自我怀疑时,就要比下不比上,从而增加自信,才能帮助自己恢复。桑德伯格用的就是这一招。

万维刚老师在他的解读中给了另一个方法: 自我同情,即像同情一位朋友那样,同情自己。 自我同情的态度能够客观中立地看待自己。如果你的朋友犯了错,你大概不会把他一棍子打死,也不会完全纵容,最好的方法是对事不对人,帮他分析错误—— 那么对自己也应该如此。

我认为“自我同情”实际上是把自我一分为二,将仅有的理性从被负面情绪绑架的自我中抽离出来,以觉知状态的自我1来疗愈陷入混乱的自我2。被疗愈的部分将源源不断的从自我2中脱离融入自我1中,慢慢的此消彼长,最终将整个自我完全疗愈。

发生情景:各种剧烈创伤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心理表现:长久的陷入悲伤情绪无法自拔。

遭遇不幸的人,认为不幸和负面情绪会持续一辈子。 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甚至没意识到这种情绪是有问题的。被情绪绑架而不自知,用压抑关闭想法,用隔离关闭感受。更有极端者,甚至出现心理学中的“闪回”状态。所谓闪回,就是在重大创伤之后把整件事彻底忘记,但当你看到任何一个与当时创伤情景有关的细节,都可能会陷入到可怕的痛苦之中。(闪回概念来自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

桑德伯格在丈夫去世后的几个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丧夫之痛却没有完全消退,尤其是每一次孩子哭闹,或者纪念日、生日等重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她的痛苦都会被无限放大。她甚至想到,未来女儿出嫁,父亲无法陪她参加婚礼的出场仪式……一想到这些,桑德伯格就觉得痛苦会持续一辈子,她和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再快乐。

我认为这是陷入了负面自证预言的恶性循环。 自证预言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如果你认为悲伤会持续,那就真会持续下去。因为这个念头在不断的强化悲伤,就像反复撕开伤口,那伤口就不可能好,于是证明了你的预言,你更加坚定了负面想法,再次强化悲伤,然后就这么循环下去。要打破自证预言的恶性循环,书里给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把负面情绪记录下来。

桑德伯格用记日志的方式把负面情绪写下来,这帮助她正视问题,提高对情绪的控制力,从而更快地走出悲伤。

我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是:接纳负面情绪,不抵触,不避讳,更不责备自己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的无力。 就像在养育孩子时,当孩子出现激烈的负面情绪,要想平复情绪,首先要接纳他的情绪,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要把悲伤的自己当成闹情绪孩子看待,接纳他的一切,不评价,不分析,不联想,只有看见、承认和接纳。把负面情绪写下来,就是一个看见、承认并接纳的具象化的行动方式。

第二个方法:想想最坏的情况。

格兰特劝慰桑德伯格时说:“现在不是最坏的情况,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戴维是在开车接送你两个孩子的路上发病,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桑德伯格倒吸一口凉气,她知道,如果是那样,她可能会同时失去他们三个,这简直太可怕了。再大的不幸,也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认为其原理是:给予受助者“部分控制感”来削弱“失控感”。 长久的悲伤状态,自证预言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只能解释“长久”的机制,而根本解决方法应该是针对悲伤本身。能持续很长时间的悲伤,其真正的问题多半是来自于史无前例的“失控状态”。

“失控”不仅是由于不幸打破了原本有序可控的生活状态(比如丈夫去世,妻子只能一个人带孩子、挣钱、做家务),还有预期幻灭造成的对未来的“失控感”。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困境,后者虽然未必如想象中糟糕,但由于大幅增加了不确定性,造成的杀伤力其实更大。

所以,格兰特才用“想象最坏的情况”这种方法,“还给”(让其意识到)桑德伯格一部分她忽略了的“控制状态”,唤醒她的“控制感”。实际就是告诉她,你的生活只是部分失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控的,从而增强她对现实生活和未来掌控力的信心,冲破长久悲伤的束缚。

总结一下:

1、要克服悲伤情绪,就必须越过心理创伤中的“3P”陷阱:自责、永久化和普遍化。

2、有效的创伤疗愈方法有:A创伤后成长;B比下不比上;C自我同情;D记录负面情绪;E想象最坏的情况。

愿大家在不幸降临之后,都能尽快的恢复过来,这不是诅咒,而是最无奈的礼物。最后用本书的一个情节结尾。

桑德伯格哭着说:“我就是想要戴维!”

她的兄弟菲尔说:“A选项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B选项!”

2018.02.27

心理上的创伤如何修复?

心理创伤,非情莫属,既亲情,友情,爱情。这方面的创伤很难愈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自醒,自悟,以达到自愈!

心理受创伤的人,普遍是心底纯净,善良之人,且具爱心的人。凡这类人,总以己之胸怀看人看世界,以己之心待人处事。一旦遇到假,恶,丑之人,首先自己受伤,伤到体无完肤,心神具疲。那种感受,可以说是悔不当初,痛不欲生。

要治愈这种创伤,必当痛定思痛,反悟自己为何受伤?又为何痛疼?我自己的感觉是,为人处事,诚实有余,精明不足。也就是说,付出善意爱心前,对人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为之,这是自己判断失误。找出自己的错失,进而调整,修复自己,提高自己的智商,情商,增强识人辩人的能力,避免再受伤害。让自己的善心爱情,有的放矢,避免感情滥用。

奉劝所有善良的人,富有爱心的人,在固守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还要有仇恨假,恶,丑的坚定理念,以免恶人欢喜,好人痛疼。在完善自我的同时,还要壁垒高筑,居安思危,不给恶人可乘之机。

时间是治愈心理创伤的最有效途径。选择慢慢淡忘,比干出傻事前。

失恋,背叛,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丧子之痛,被欺经历,被虐事件。痛苦往事,被指鹿为马的经历。如果以上的心理得不到有效渲泻,容易得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神经病。如果太历害,应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特别是遇到大灾难,更有心理医生治疗更好。以缓解情绪。

汶川大地震,日本大海啸,在井下作业被封堵的人员。有时,灾难现场没夺走他们的生命。而精神崩溃,却夺走了他们的思想和意志。

目前, 社会 各种压力,相互交织,共同发力。只有靠自己掌握大量的知识,才能抒解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 。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多学点心理方面的书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伤人不能伤心,一旦心被伤了那是无法弥补的,人心都是肉长的经不起打击,但愿人门无论任何事情都不要去伤一个人的心。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吴琼燕:

百度百科对心理创伤的定义是:“精神创伤(或心理创伤)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可能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通常在三个月之内)的自我调整就可以自动痊愈。但是也有一些精神创伤的影响会延续较长的时间,甚至常常是终身的。”

如果事发突然,人们在经历灾难性事件后,往往容易即刻转入抑郁状态,甚至得抑郁症。

如果您的父母“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伤心落泪,生活动力下降,不愿和人交往,对生活缺乏兴趣”等症状超过3个月,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以下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可以做的:

当人们经历悲伤时,需要有一个通道去宣泄

当人们经历悲伤时,如果能够流泪、哭诉,那就宣泄出来吧,从悲伤事件的突然发生到能够接受现实,这个中间,我们都需要一个通道,对逝者最后说点什么。如果眼泪和话语被堵住了就等于堵了悲伤的流动,内心的河无法流动时就会在大降温的瞬间结冰,请允许内心的悲伤流动起来。

共情和关怀,我们可以选择关怀

共情是指将自己放入对方的处境中,感同身受,共情过多容易让我们自己背负过重的责任,我们很想帮父母去解决问题,去承受他们的悲伤,治疗心理创伤,而实际上我们无力承受。

关怀是指将自己放入对方的处境中,感同身受,帮助父母去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缓解他们的痛苦,帮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疗愈心理创伤。

从您的提问看到您有一颗美好的孝顺父母的心,给父母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问候、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您已经做了很多,您的父母也一定能够感受到!

2017年度最佳暖片《寻梦环球记》题材取自墨西哥文化对死亡的敬畏,在此引用此影片的主题“只要记忆在,生命就还在”。

愿您和普天下的每个家庭,家人幸福安康!

催眠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它不单让人可以体验到放松的感觉,更能够帮助那些内心曾遭受创伤的人进行创伤的修复。

李阿姨是一位50多岁的癌症晚期患者。在她病危之际,家人都围在她的病床前希望带给李阿姨最后一丝慰藉。

李阿姨的儿子熬得双眼通红,虽然将自己的积蓄都砸到了诊疗费中,希望帮妈妈换取一线生机。可惜妈妈生命的逝去似乎已成定局,“妈,要不我们也跟舅舅说一声,你们这几年连通电话都没有打过”。

“别跟他说,我跟他没有话讲” 李阿姨皱起眉头,蜡黄的脸上显露出了明显的不悦。李阿姨与她弟弟已经几年赌气不来往了。当李阿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她儿子打电话给了舅舅,告诉舅舅这一噩耗。

这个打击来的太猝不及防,李先生得知消息后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初那个泼辣无比,跟自己吵的那么凶的姐姐,就这么没了?在随后的出殡等身后事的办理中,李先生显得异常的冷静,出钱出力,将姐姐的身后事办的妥妥当当。

生活仍在继续,李阿姨的儿子已经走出了悲伤,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谁都没想到李先生却陷入了其中,无法摆脱这份悲痛。

自从得知了姐姐这一个噩耗后,李先生就打心底里后悔,没能早些与姐姐和解。只不过是一些生活操琐事,理念上的不同而已,有什么比陪伴自己同胞姐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更重要的呢?越是伤心,早年的记忆越是涌上心头。

李先生跟朋友谈起姐姐,回忆道:当年家里穷,都是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唯一的一个鸡蛋到底给哪个孩子吃?这让父母也很为难,给谁吃都觉得亏待了另一个孩子。于是爸爸说:“这次先给姐姐吃,下次有鸡蛋再给弟弟。”

那时自己还小不懂事,一听没有鸡蛋吃,当场就哇哇的哭叫起来。姐姐立马剥了鸡蛋让给自己吃。李先生还记得当时自己高兴就着姐姐拿着鸡蛋的手,吃了起来,却忽略了姐姐在一旁流着口水的馋样。

想到这些,李先生的心如刀绞。父母是双职工,当初姐姐也没少承担照顾自己的担子。对姐姐有那么深的不舍,又有那么多的后悔。姐姐在的时候,自己硬是赌一口气,死活不跟姐姐来往。现在姐姐不在了,再也没有请求姐姐原谅的机会了。

这对于李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创伤。没有得到姐姐的原谅,也是李先生的一个心结。李先生的朋友,发现李先生夜夜失眠,心情日益低落,建议李先生接受催眠师的帮助。催眠师采用来催眠的正性视幻觉,来帮助李先生完成未完结事件的处理。

艾瑞克森曾经演示过这种催眠技术,就是可以让催眠对象看到现场不存在的景象。当时艾瑞克森用的催眠引导语是这样的:“我想让你以某种方式看到某个人,一个在你和我之间的人,你已经多年没有见过他了”。

他十分擅长捕捉催眠对象反应,并且善于利用催眠对象心里原本就存在的动力。用间接暗示替代直接指令。

同样的催眠方法,就能很好的套用到李先生的案例上。李先生原本就存在强烈想跟姐姐对话作忏悔的愿望和动机。催眠师催动李先生的内在动力,让李先生在潜意识中创建出跟姐姐再次面对面谈话的机会,让李先生重新拥有了得到姐姐谅解的机会。

人生总有各式各样的遗憾,时间无法在现实中倒流。但通过催眠技术,则可以实现内心世界中的情景重现与事件改写,以此来帮助求助对象修复心理创伤。

如果时间能倒流,或许会有很多人生的不同~

怎么修复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可以理解为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受刺激惊吓形成的,形成以后,会有阶段性、到了某些时间、地点等特点环境的发作规律。修复心理创伤,就是心理疾病康复的过程,多数情况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完成。

修复的具体步骤是,先了解形成过程,就是经历了什么刺激惊吓,当时有什么反应,想到什么,别人说了什么,解释这一过程的原理,实际是一个错误认知的形成和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然后解释发作的原理,痛苦的原理,调整不合理认知。如果患者本人所有领悟,就可以通过暗示放松训练,把一个正确的思维过程在大脑反复呈现,让一个正确的思维在大脑自动运行。最后还要和家人一起,恢复培养自信,优化个性,让内心慢慢变得强大。

要修复心理上的创伤,有四种方法可以试试看。

第一种方法是交给时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第二种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失恋了,就努力去寻找下一个,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第三种方法是向内求,行之不得,反求诸己,如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说的:斋心,坐忘。要做减法,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四种方法是学佛,去念:南无阿弥陀佛。用正念来定邪念,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也没时间去胡思乱想。

你要问理论,施琪嘉有一本书《创伤心理学》,很厚的一本书,讲的都是有关创伤。

你要问治疗,有了知识不意味着你可以知识,书呆子大有人在,缺乏临床经验也可以说很多很专业的话。

创伤要具体到人的,需要专业的了解和诊断以及专业的治疗,很多心理咨询师在最初学习时,其实都是想治疗自己,但学到后来才发现学习并不能治疗自己,只是不愿面对自己需要治疗这个事实,毕竟让自己成为一个治疗者要有自尊得多。但真正好的心理咨询师都是首先接纳自己的心理困扰并能有效应对时,才能面对来访者的需要,而不是从来访者身上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他有心理创伤,怎么样才判定他是有心理的创伤呢?所以我们要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定义。那么所谓心理创伤指的是发生了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这个事件一定是能够导致你要不然当时有影响,要不然今后有影响。

所以我们首先对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进行定义,什么样的事件才是重大的呢?它应该有两种标准,一种就现实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比如说死人了,对吧?或者是这个一次性的强度特别大,一次性的创伤、躯体创伤导致你截肢、或者是失去了某一个器官,这都叫重大。这还不叫重大吗?对吧?所以说重大的意思是强度大。还有罕见的事情、死亡的事情啊。

我们说创伤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基本的信念之上。什么信念呢?就是我们相信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如果要是你天降横祸,突然你的朋友、同事,今天还好的,明天就没有了,那这个就是天降横祸了。然后你要是跟他有比较亲近的关系,你会毛骨悚然的想到:“唉哟,这个事情万一要是发生在我的身上会怎么样?”

所以实际上我们的活下来是基于一系列虚幻的这种信念。我刚才已经说过一个虚幻的信念,我们称之为神话,就是“坏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如果要是死亡的这种事情,那离我还远的很呢!”,对吧?所以我们说重大的意思就是,它突破了你的所谓的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构建起来的一种虚拟的神话。那么这个就叫重大,对吧?这是第一个我要讲的就是,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就是重大的。

第二个,什么叫重大呢?就是危及生命了。

比如说一个小孩呢,他在街上。我曾经在呼和浩特出差的时候参观博物馆,就看到有的父母亲啊他跟小孩子藏猫猫,但是藏猫猫的基础不是跟孩子玩,而是他要看他这个孩子,在父母亲失踪了以后有什么样的反应。那这个孩子我们看上去经常就是两三岁,所以当父母亲躲起来的时候,他突然一回头,看见父母亲没有了。当时我们是在博物馆参观,是在一个大的广场,这个广场非常大,周围就没有什么人,所以这个孩子哇的一下就哭起来了。

那么这个孩子哭的时候呢,就在边哭边喊妈妈,然后就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就躲在很远的地方啊,好像还很开心的样子,因为他们验证了这个孩子是需要父母亲的。那么其次,他们验证了内心的这样的一个开玩笑的想法,“唉,你看这个孩子给吓着了”。可是这个孩子他可能是真的吓着了,就是他真的以为啊,我们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都有个信念,就是父母亲是不会抛弃我的。所以当你跟他开了这个玩笑以后呢,他觉得你真的是抛弃她了,那么当时他那一刻他就觉得天都会塌下来,他就会觉得你就是要抛弃我了。

所以对孩子来说,我们真的是承认不能随便的开玩笑,因为这个玩笑很有可能对他来说就放大到一个真实的世界里面。我们说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它是结合的比较紧的。他不像一个成人,他有想象能力,“哦,这是跟我开玩笑”,而孩子呢他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的这个世界距离是很近、近的,所以你跟一个孩子开玩笑,他就会信以为真,他既不能理解,他也是因为他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衔接得很近,所以呢我们就不要轻易地跟孩子开玩笑,也不要轻易的说一些,“啊这个,你是垃圾堆里捡的”、“我们不要你啦”,诸如此类的这种事情的话就相当于对孩子是一个诅咒啊,因为他不能理解啊。

所以,我在这要说的是什么呢?就是重大的意思是对于成人来说,它可能在强度上表现为重大。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呢,它的表现就是,在内心他的放大叫做重大。那么对孩子来说什么样的事情是重大呢?那就是,他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他觉得自己没有被照顾、和他觉得自己被忽略,诸如此类的这种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我在说一个创伤性的事件的时候,我说累积到两点,那第一点就是,它的现实性。现实性就是,它真的是发生了死人的事件,它真的是发生了严重的躯体的创伤,车祸啊;他真的是一次性的死了很多人,或者伤了很多的器官,所以这个重大呢,它第一个跟现实、跟强度有关系。

那么第二个点,就是跟你内在的体验有关系。那我用了第二个例子是举的是孩子的这个例子,对吧?就是孩子他在内心中、他由于无法理解这个现实,也无法耐受父母亲对自己的抛弃,或者是无法去理解父母亲开的玩笑,因此,他会信以为真,并且把它放大。那么这种事件呢就变成了一个重大的危及生命的事件,这就是叫做创伤性事件。

所以在这里我列举一下,有哪些东西是可能作为创伤性的事件,导致我们心理创伤的。第一个就是自然灾害了,是吧?美国现在加州那边大火,它一下就把他,这么多年的这种积蓄啊、房子啊、还有你的所有的财产啊,全部都给你烧光了,甚至可能会危及到生命,你不得不要跑啊,对吧?我们去年到美国去的时候,那边真的是天堂,真的就像天堂,那现在那个山火啊弥漫了,然后经常人都跑掉。所以,这个重大的事件是吧?自然灾害你没办法,你只能接受了。

第二个就是人工的灾难,特别是近100年来,工业革命以后啊,比如说飞机的空难啊,我们每天死人最多的是什么?是交通事故,如果你不好好的走马路,或者司机不好好的开车子,所以每天他这个交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反而是近100年来的工业化革命,产生的一些技术,修工地啊、修房子啊、房子倒倒塌啦、或者工伤啊,路上出现的这种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是有意而为之的,所以我称之为,叫人工灾难。 这个还比较平常,发生的还比较频繁。那么这个可能就跟赔偿有关系,就是说,你怎么样才能安抚他呢?那就要赔偿是吧?首先它要获得一些赔偿,那么我们今后再说。

那么第三类最容易导致心理创伤是什么?就是人为的。它和人工是有差别的,人为的灾难。人为的意思什么呢?就是他有意的来折磨你。人呐,跟动物相比,他就是唯一一个呢,不是因为食物短缺,不是因为战争要杀人,而他就是要获得一些快乐、乐趣,就是人是唯一那个折磨自己同类,并以此为乐的这样的一个生物。所以呢,人为的这种灾难是非常容易导致创伤性的后果。

在这儿又提出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我刚才说的创伤性的事件,它不一定会导致你的创伤性的结果。

如果是人工的、如果是自然灾害的话,我们人,这么多年怎么活下来的呢?就靠自愈能力。所以你不要去轻易的跟别人去做什么心理创伤,是吧?别人他自己他能够有能力能够自己恢复。所以这个居委会老太太说两句话,第一个是说“哭吧,你哭出来就好了。意思就是,你有什么事情你说吧。第二个就是,老爱说,“唉呀,这个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说了”。这个两个方向就是你说和不说对不对?但是心理治疗师他可能在没有经过好好的创伤训练的时候,他老是去邀请别人去说那个创伤,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个专家对一个孩子说,“你家里爷爷奶奶死了?他怎么死的?”然后孩子是哇的一下哭起来,哭了一阵子以后他不哭了,然后他又说,“那你再跟我说说爷爷奶奶怎么死的吧”那么,这一说的话呢,最后就导致别人就说“防火防盗防心理治疗师”,为什么呢?

就是不是所有的创伤都需要心理治疗来干预的,我们人大概有80%到90%的人都可以自愈。所以要记住这一点,就是别人碰到什么事以后你陪着就行了,陪他吃他喝,嗯给他陪伴,不要轻易的去做什么心理治疗,对吧?不过有个10%到15%的,这些人,他可能是人为的这种灾难,他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严重的心理创伤的后果,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呢,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创伤性的事件,导致创伤性的结果。

那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事件是属于创伤性的事件,我们刚才说过自然灾害、人工灾难,人工灾害和人为的灾难。人为的灾难,包括什么呢?包括绑架啦、强奸哪、有意的 情感 虐待呀、还有躯体虐待呀、性虐待呀,等等。这个我们后面再展开再来讲。 那么这是第一个概念。

那么第二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不是所有的创伤性的事件全部导致创伤性的结果,这一点我们也要记住。我们要记住什么呢?就是我们人作为人活到现在,进化到现在,其中的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什么?就是创伤的治愈能力。可以说我们是经过了天灾、人祸、活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如履薄冰地活到现在,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能够活到现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会把创伤变成我们的经验,并且把创伤变成我们的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没有没有创伤的人,只不过创伤大和创伤小以及创伤你是怎么样来处理它。所以我们要牢记这一点,创伤它可以导致我们积累生活的经验,并且可能会通过创伤形成新的动力。所以有人说的非常精妙的一句话就是创伤是光照进你心里黑暗的那个地方。

受到心理创伤的人,要慢慢愈合,以下三点必不可少。。

首先:家人或朋友的支持。有心理创伤的人,内心是痛苦和压抑的,如果这种痛苦和压抑不进行发泄,让它沉积在内心,最终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不是精神上出问题就是走向不归路。当痛苦和压抑时有个家人或朋友愿意倾听他的倾诉,那么他内心将得到支持和放松。经常的沟通和倾诉会让他找到心理上的安慰。

其次: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内心。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内心是极度空虚的,很容易触景生情。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进行转移,那样内心将不会陷入到以往的事情里。而当兴趣充实了生活,心理创伤将自然愈合。

第三:时间是治愈伤害的最好方法。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当下那瞬间可能会觉得生不如死,但是当缓过那个瞬间,这件事的打击也不再那么大了。慢慢的,其它事物的介入,注意力的分散,将不再有那么多心思去思考受到伤害的事,最终慢慢淡忘得到愈合。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102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