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与自卑感有何关系(讨好、拯救、孤独、自卑的心理特点与改变)

心理健康 2023-08-18 13:53:58   点击量 : 1129  

作者 : 心理爱

受害者心理与自卑感有何关系

自卑感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体验,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到这种情感。而受害者心理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指在遭受负面事件后,受害者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怀疑等。那么,受害者心理与自卑感有何关系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受害者心理与自卑感有何关系?

一、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的定义

受害者心理是指在遭受打击或者伤害后,受害者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他们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心情沮丧,甚至会出现抑郁等情绪。自卑感则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不自信、自我怀疑等情绪。

二、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的关系

1. 受害者心理会导致自卑感

在遭受负面事件后,受害者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会对他们的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自卑感。比如,在工作中被老板不公正地批评,受害者就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自卑情绪。

2. 自卑感会加重受害者心理

自卑感会让受害者对自己产生更多的怀疑和自责,这会加重受害者心理。例如,受害者在遭受负面事件后产生自卑感,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3. 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相互作用

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受害者心理的负面影响会导致自卑感的出现,而自卑感的存在又会加重受害者心理的负担。这种相互作用会让受害者更难以摆脱负面情绪。

三、应对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的方法

1. 积极寻求帮助

在遭受负面事件后,受害者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来缓解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

2. 增强自信心

受害者可以通过自我肯定、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减轻自卑感的负面影响。

3. 调整心态

受害者可以通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意识到遭遇不公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减轻受害者心理和自卑感。

讨好、拯救、孤独、自卑的心理特点与改变

1、讨好

这里所说的“讨好”,意思就是:通过自己的牺牲,讨来别人好的认同与爱。他们得到的爱太少了,匮乏到自己无法滋养自己活下去,所以就主动去讨,特别是讨好权威的认同。

这样的性格的人往往是以别人为中心,因为某种原因,过于考虑别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内在需求的人。最典型的就是现实中的“老好人”,他们会无下限地通过委屈自己的行为来满足别人的期待,也不懂得拒绝。

每个家庭的序列排序中,往往排名中间的孩子最容易养成讨好性人格。因为中间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得到的关注和爱是最少的,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同,这个孩子往往会主动地去争取、去表现自己、去讨好父母,有些父母就利用了孩子的渴求来要求孩子做更多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会活成两面性,好的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

曾经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位同学,特别喜欢讨好老师,每次都在老师开口之前就主动去帮忙,同学的请求也是全部满足,好像“拒绝“二字在她那里是不存在的。大一那会,每个人都对于大学生活很新鲜,所以参与社团、班委,都是很正常的,但这位女生申请做的学习委员几乎干完了所有班委的活儿,起初我们觉得她太善良了,但后面慢慢发现一些隐性的问题:大一她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为班级服务上,所以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这让她充满了怨言,一直喋喋不休地向室友抱怨。

到了大二的时候,她还申请班委!同学们都劝她不要再申请,因为会消耗掉她更多的学习时间,没有太多的必要。她依然很坚持申请,因为在她心中”对大家负责“是她应该做的。小心哦,这里有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信念在里面:每个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每个同学都不需要另一位同学为自己负责。而这个女生把大家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并为此负全责。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就好像在一个家里,妈妈为孩子的事情负全责一样。

后来,这个女生当了班里四年的学习委员,依然没有改变的模式就是:不断抱怨大家的不负责、不配合、不成熟,但依然每年都申请班委主动负责。虽然很辛苦很委屈,但是在这个女生心中,大家对她的评价才是她最渴求的,因为“好人“、”负责任“就是她最大的价值来源,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她觉得自己是最强大能干的那一个,而周围的同学是最弱小的。她就这样无比享受地活在自己编造的老好人的幻想世界里欲罢不能。

老好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敢拒绝,是因为他们的界限感太弱,对于他们来说,顾虑的是“该不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其实,他们应该顾虑的是”想不想“。

解决方法就是:弱弱地坚持。当一件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时候,可以很温柔地说:不好意思,你请其他人帮忙吧。记得面带微笑地拒绝哦。如果对方还坚持,那请你也继续“弱弱”地坚持拒绝他。

2、拯救者

如果一个人喜欢扮演一个拯救者,那么他常与受害者、施害者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他们常常觉得别人需要帮忙,并且总是喜欢帮助他人的一类人。而拯救者与讨好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讨好者会有委屈的情绪,而拯救者更多的是会有一种自己很强大的感觉,因为这种强大的幻想是他们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我之前遇到一位长辈,是一位已经70岁的老奶奶,她请我帮她开导她孙子,因为她孙子厌学。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是一个没有内在力量的人,本来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比较大,但是深入接触之后,发现原来奶奶才是背后最大的问题所在。

因为这位奶奶是一个典型的拯救者,她的口头禅就是“为了我的孙子,我可以连命都不要”。在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干预,孩子已经读初三了,但是却依然不肯跟孩子分床睡,住在同一个房间,奶奶睡一张床,孙子睡另一张床,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导致孙子的界限感极其差,而且奶奶这种完全自我牺牲的心态,导致孩子有一种很强烈的窒息感,很压抑,孩子一直想要逃离而不得。

奶奶不肯让孙子单独住一个房间,就是因为她觉得“孩子还小,他做不好,舍不得他受苦受累”。奶奶已经跟孙子共生在一起了,在道德上,奶奶占据了绝对的高位,所以不管孙子有任何的情绪,孙子都无法表达出来,因为一旦表达出来,在她眼里就变成了忤逆、不孝,他会有强烈的愧疚感与自责的感觉。

所以,一个拯救者的存在,就会变成一个情绪的黑洞,所有的暗黑情绪都无法宣泄,这是缺爱的极致体现,因为拯救者享受的就是他人的认同,帮助了他人,可以让自己觉得自己是最厉害最有用的那一个人,拯救者滋养自己的养料就是他人的评价,因为他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虚无的人,只有别人美好的评价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存在着的人。

拯救者想要改变这样的生存模式,就要开始觉察,看看自己的评价体系是来自于外界还是内在,通过慢慢地划清界限来收拢住自己的付出感,不过多地自我牺牲,成长的路很慢,但很值得。

3、孤独

这是一种跟别人切断联系的状态,即内心与他人之间缺乏链接感。简单点说,就是孤僻多疑。为什么这样的人也属于缺爱的一类呢?因为孤独的人,内心有一种很强烈的匮乏感,他们内心能量的份额非常少,所以他们没有更多的能量去链接外界,而且他们需要守住自己的内在世界,如果一旦他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他无法保持自己内在世界的掌控感。为了避免自己的内在世界崩溃,为了保全自己内在世界的完整感,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外界隔离,让自己的心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为了确保自己的完整,他宁可拒绝更多善意的帮助,也不打开自己的内心。

曾经我有一个学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夏天的时候,大热天的,他很喜欢穿着长袖长裤,发型是那种蘑菇头,快遮住眼睛,整个人看起来就像装进一个套子里一样封闭。在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没有朋友,确切地说,他从小就没有朋友,所以他内心是很渴望交到朋友的,但又非常怀疑那些善意的眼光。

后来了解到,他大概三岁的时候就近视了,所以妈妈就给他配了眼镜,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叫他“四眼仔”,这样的称谓对于一个才三岁的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不爱说话,不喜欢跟人交朋友;后来读了小学,由于长得胖,被人叫“死肥仔”被校园霸凌,从那时起,他彻底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的链接,把自己的内心完全的封闭起来。

在相处的时候,我和他之间的状态,全部都是我主动关心他、主动引导他、温暖他。但我知道,他的防御很强。我的任何语言在他那里引不起丝毫的波澜,没有回应的关系,就是断了链接的孤岛。好像,给予别人回应这个能力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

但我知道他非常地孤独,尽管他从没有主动找过我,但每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眼睛里都有一种渴望,希望我给他更多的认可与关怀,但他行为上依然是隔离、拒绝的状态。

知道了这种性格的形成,就可以明白如何去改善。因为孤独的人,都是比较封闭的人,是拒绝打开自己的内心的,因为他们得到的外部环境的反馈是负反馈比较多,所以他们会很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这不是他们的错。

我建议这样性格的人,可以不必要求自己马上对外打开内心,先做到尊重自己的内在节奏、尊重自己的恐惧、也尊重自己的小心翼翼,在让自己跟自己和睦相处的前提下,再做进一步的改善,譬如:观察比较外向的人每次的表达之后会得到怎样的环境反馈,进而慢慢去相信自己也可以尝试体验一下,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慢慢地表达自己的渴求,去做一件自己内心所渴望的事情,这样就可以与世界产生一些链接,当有了链接,自己的世界就会被激活了。尽管这需要勇气,但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一定是具有这股能量的。

4、自卑

其实我觉得一个孤独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自卑的人,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对于外部世界没有安全感,所以跟世界的链接很少,得到环境的负反馈很多,孤独是一种保护壳,它把世界切断在自己之外,而自卑就是孤独者的内部状态,因为不相信外部世界,所以内化到的自己也是自卑的,外部打压他的声音,会内化到自己心里,变成自己打压自己的声音。

这时候就会分两种情况,为了遮盖住自己的自卑,有些人会对外表现得很狂妄自信,不管什么都喜欢夸夸其谈,很好面子,这种外强中干的状态是经不起大风浪的。也有一部分人对外表现的状态就是唯唯诺诺,这样的弱者形象,很容易激起他人的厌恶感,一般校园欺凌现象,霸凌者就会选择欺负这些看起来唯唯诺诺的人。

而要破除这种自卑的状态,关键还是需要觉察。因为自卑的状态会让自己总是遭遇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并且总是会错失很多的机会与资源。在反复的丧失轮回中,我们可以找到破局的门道。

其实自卑的外在不幸,就是为了反复体验这些不好的感觉,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相处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

怎么修炼呢?这涉及心理学的两个核心的概念-----投射与内摄。

所谓投射,即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世界中。

所谓内摄,即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内心中,具体而言,即将外部世界关系吸入到自己的内心中。

我们每玩一个自卑的游戏,都是在制造一个机会,先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后再将外部世界的样子吸入到内心中。假若我们发现,这个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改变了。

当然,改变有可能是朝着好的方向而去,也有可能是朝着坏的方向而去。我们有可能通过一轮的投射和内摄后,变得更宽容、从容、灵活、信任,也有可能变得更狭隘、焦虑、偏执、怀疑。

决定我们去向何方的关键因素就是觉察,你要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会觉得自卑,才 能为提升自信提供方向。现在简单地提一些方法,大家可以按需使用:

1、你自己要允许自己变得美好,追求美好,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比如,早上早起二十分钟,有时间的话可以洗个澡,换一件好看的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地清爽一些;晚上睡觉前可以为自己准备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床上用品,点上香薰,让自己有一个好睡眠。这些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事情,先为这些事情付出一点行动来,为自己收获一个好心情。

2、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自卑的人最擅长的技能就是自我打击、自我负向催眠,“不配得”的心态很严重。所以,现在你要把自己的欲望放出来,尝试着去满足它。比如,女生逛街的时候可以为自己买一对耳环,男生可以为自己挑选一双质量最好的袜子,这些小小的物品可以承载我们的信念:我有能力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感觉特别重要,可以让你拥有一种掌控的感觉。

3、找到你最想成为的人,学习他,从微笑开始。这点其实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快速的:从学会微笑开始。日本女星石原里美的笑容很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她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照着镜子不断微笑,寻找属于自己的最美笑容。当我们在镜子里面对自己微笑的时候,最终也会让他人对自己微笑,这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善意的能量场。找到你偶像的照片,可以贴在你随处可见的地方,感受他的力量与魅力,你的心情与能量都会变得不一样。

4、不要想着憋大招,马上、立即行动。这个世界上想着一鸣惊人的人很多,但这些人却忽略了这个一鸣惊人是因为人家一直在积累与沉淀。找到你最想最想提升的技能,立即马上去行动。比如,如果你想跑步锻炼身体,那就马上穿着拖鞋出去走几圈,而不是考虑买什么鞋子、穿什么衣服、等什么天气,只有你先动起来了,你才能真正地完善并完美它。

如果一个自卑的人一直停留在“思考”层面,那他就永远无法感知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只有一个人开始跨出第一步,与真实的世界握握手,做一次较量,才能知道“我眼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个反复的过程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踏实并真正自信起来。自信的意思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被善待。如果你不伸出手,你怎么知道有没有人会跟你握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ljk/102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