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杭州7月历史第二热接下来40℃又在召唤

文化教育 2023-02-27 01:09:23   点击量 : 10970  

作者 : 文学社

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杭州7月历史第二热接下来40℃又在召唤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

北极居然可以穿短袖了?

近日,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今年7月,

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

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

也在加速融化,

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

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据了解,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全岛约80%的土地被冰盖覆盖。如果高温等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持续,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

CNN称,北极圈的高温天气也让科学家们的科研工作受到阻碍。

“我们看到现在的温度太高了,运输装备的航班无法降落在营地(高温一直在破坏着陆点),”哥本哈根大学气候科学家格林斯特德说,“因此,我们只能将最近收集的冰芯储存在大型人造洞穴中,以保护它们免受夏季炎热的影响。”

而科学家们一边等待,一边利用异常的温暖,穿着短裤在世界之巅的冰盖上打排球。

罕见“三重”拉尼娜现象

2022年6月以来,

热浪侵袭了北半球许多国家。

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都发布了高温预警,

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气温达到了历史新高。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称,

气象学家已连续第三年预测拉尼娜现象,

即可能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

拉尼娜现象是指

太平洋该区域海温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正常年份温度。

研究人员指出,

当前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

到2022年4月,

它愈演愈烈,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空

出现自1950年以来罕见的寒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2023年初的可能性为51%。

从现实生活中,

我国多地居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

今年夏天比往年要热了。

6月下旬以来,副高北抬,

特别是台风“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后,

副高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

并与中纬度大陆高压相结合,

在中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

进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我国经历史上第二热7月,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这是全球变暖所致?

我国经历史上第二热7月,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就连格陵兰岛冰盖也在加剧融化。会有这样极端气候情况出现,在我个人看来,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地球环境温度不断升高,气候环境也在不断被改善。

格陵兰岛被大量冰雪覆盖,常规情况下,即便是盛夏,也需要穿着厚衣服御寒。因此生活在这里人们,常年都会和冰雪打交道,也感受不到夏天的炙烤。今年夏季不仅我们国家经历了高温极端天气,就连欧洲很多国家也同样如此。

全球变暖,使得极端气候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已经被提出了多年,可是全球所有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却并不算高。除了我们国家在积极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保护外,还有很多国家,依然在我行我素,做着破坏环境事情。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使得气候这个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有干旱地方出现了雨水,缓解了干旱情况;也有寒冷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致使冰雪不断消融。格陵兰岛冰盖融化,便同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很大关联。

气候异常是警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冰川覆盖的陆地,同热带雨林一样,对全球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冰川存在,犹如地球为我们人类准备空调,能够限制地球环境温度。如果我们失去这一天然“空调”,可能经受灾难,会比现在要更多。

想要缓解南北极冰川融化,就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和人类,一起携手致力环境保护。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外,也需要保护环境,逐步恢复生态环境,遏制全球变暖这一情况。

冰川融化首先受到影响,便是生活在这里动物,它们习惯了寒冷气候。温度突然升高,会使得它们生活栖息地一点点缩小,就连基本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这一现象证明了什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西风带可牢牢圈住极地地区的冷空气。全球变暖使北极温度升高,‘围栏’西风带不再牢固;发展盛期的拉尼娜现象,使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变冷。北半球南北温度梯度减小,气候系统平衡被打破,冷空气就有机会长驱南下。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南极和北极也深受影响。南北极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今年,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受高温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一名游客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山区,意外拍到朱库峡谷冰川崩塌的瞬间。7月中旬,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山山顶测量发现,如今夏季才过半,换个形式跟娃讲讲全球变暖,这部动画讲的是全球变暖下一对北极熊母子的流浪。北极熊母子顺流而下,尝试寻找新的栖息地。途中,它们经过了棕熊的领地,也尝试着去融入这个新的社会。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这部动画片荣获60多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剧情之外,短片看似是用毛线玩具制作的定格动画,但其实所有内容都是由5位学生使用电脑CG制作的。

从今年夏天居高不下的温度就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万万没想到连北极这种大家认知里的“极寒之地”都成为了可以穿短袖的地带,气候变暖恐怖如斯。北极是陆地包围海洋,中间是北冰洋;南极则是海洋包围陆地,中间是南极洲。中科院院士刘嘉麒介绍,南极洲的冰雪平均厚度为2300多米,而北冰洋表面虽也是冰,平均厚度却只有3米左右,总冰量也不及南极的1/10。南极比北极更冷,最低自然温度低至-89.2℃。

江南及四川盆地东部持续高温,华北南部、陕西南部、黄淮江汉、江淮等地将高温。由于湿度大,上述各地将体验盛夏“桑拿天”。上旬,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1—2个台风生成并带来风雨,但本周重点还是防中暑。

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虽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地球的自然周期、太阳黑子活动等,但人类活动的原因也不可排除,如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令热空气被困于大气中,所以发展新能源是全人类的趋势!不想再见证历史了。

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会有哪些影响呢?首先对于正常人来说,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会增加热射病的发生。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就会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出现晕厥,严重的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直接致死。其次就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据调查显示,高温天气可促进全身血管扩张,从而使身体大量出汗,加上空气湿度变大,就会造成心烦意乱和胸闷气短,给心血管系统增加负担。

热浪席卷,看似不算高温的天气,对北极圈来说却是致命的,动物赖以生存的北极冰正在慢慢融化,时刻给我们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

还有,北极熊又瘦了...根据相关调研分析,北极上升的温度是全球升温平均值的4倍!关于气温,最直接的给予者是太阳,那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太阳有捣过乱吗?没有!太阳是无辜的!在太阳每11年一次的活动周期内,太阳辐射的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全球温度却一路走高。

如果太阳参与了全球变暖,那从地表到大气层的平流层都该是变暖的,结果只有最接近地表的对流层温度升高,平流层没有明显温度变化,那罪魁祸首当然还是在地球上喽。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地球毁灭,人类灭绝之间似乎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往往是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最先承受苦果。我们对此能做啥呢,先别埋怨太阳,然后把不用的电源都关掉。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患者就会增加,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风发病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0℃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刘继海:最常见的这种诱发的因素就是脱水,其实就是我们血液变粘滞了,血液里面的水少了,我们的血细胞并没有减少,这时候血液粘滞其实造成了血液更流通不畅,在原有的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就会诱发缺血性卒中的这种表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中风的表现。

医务人员提醒,高温天气老年人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空调温度控制在27至28摄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出现单眼忽然发黑、哈欠不断、手指麻木、说话吐字不清、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

热射病死亡率高 出门注意防暑夏季天气炎热,最易出现的急症就是中暑。主要是因为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热量过度积蓄,水盐代谢紊乱造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中暑主要为先兆性中,医务人员提示,夏季中暑的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现时,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多饮用淡盐水。

先兆中暑的症状比较轻微,一般只有疲累乏力多汗以及口干等情况。轻度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灼热、血压下降等情况。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情况,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患者会出现体温调节功能失效,神经器官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刘业成:热射病它的死亡率可能报道能够达到70%到80%,它主要是因为身体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太高,那么身体没有办法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温度,他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他核心温度(体温)都会超过40℃,同时伴有一些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病人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出现抽搐等情况。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wenhuajiaoyu/696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