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应如何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怎样预防糖尿病)
男性应如何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位“干将”,脂肪多了,糖提供能量的机会就会减少,久而久之,糖堆积过多,容易导致糖尿病,尤其是男性。英国有一句谚语“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如果双亲中有糖尿病患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缺乏运动,尤其需要注意预防。因此,增加体力活动,坚持运动锻炼。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合适的运动,即使再忙,每天也要抽出至少15分钟做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步行、跑步、打羽毛球、溜冰、健身操等,尤其是男性白领,更应该利用工作间隙做一些适当运动。
平时要有规律地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新兵”中,有不少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士。这些人工作压力大,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平时活动少,坐的时间多,应酬也多,摄食的热量偏高,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应该努力改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一次大的精神刺激,或很长时间抑郁、愁眉不展,糖尿病可能很快就会找上你,保持积极乐观放松一点,避免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是容易忽视和耽误的疾病,危害大,潜伏又深。应当做到早检查,早诊治。最近的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前全然不知自己患糖尿病已多年。约有半数患者,由于无症状而未被及时发现,至诊断时已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则早受益,晚诊断一天,损害就多一天。
对40岁以上的中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者,每年都需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减退,多尿,反复的尿路感染,四肢麻木或疼痛,头晕,心慌,出汗等,更要及时去医院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
如果已经患上糖尿病,也不必悲观,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进行规范的治疗,控制好饮食,是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定期监测血管、心功能、肾功能、血压、血脂等情况。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就需要加强监测,积极治疗,可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怎样预防糖尿病
怎样预防糖尿病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怎样才能预防得糖尿病。
3个饮食指标,远离糖尿病 中医发现,长期喜食肥甘味重食物的人最容易患糖尿病。而“肥甘味重”在现代医学眼中即是“高脂、高热、高盐”的三高型饮食特点。太多的糖分在身体内代谢不掉就会被迫流窜到血液中,造成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紊乱问题。其实,清淡均衡的饮食才是身体健康所需要的,而现代人平时吃得太过油腻和高热量。如果不加大运动消耗,长期下来,就容易出现胰岛素的不敏感问题,进而出现高血糖症状。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预防指南最新推荐以下3个饮食控制指标,作为我们每日饮食的数据参照: 30% 每天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要小于食物总量的30%; 10% 每天饱和脂肪类食物(比如黄油、炸薯条、动物内脏等)的食入量要小于总食物量的10%; 1000卡 每天每摄入1000卡热量的食物中要包括15克的纤维类食物 (如糙米、大豆、燕麦、茭白、芹菜、苦瓜等) 3大饮食健康误区,及时澄清 误区A:不吃糖、水果和巧克力就不会得糖尿病 错。进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确对预防糖尿病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物,而糖尿病主要表现在机体对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紊乱。所以对待糖、高糖分的水果(比如荔枝、桂圆)和巧克力,正确的原则是要控制。 误区B:想不得糖尿病,就得少吃 错。要保持每天工作生活的足够精力,我们的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源。正确的态度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再决定每天应该进食的总热量,对每种食物都应适量食用。简单概括起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具体的饮食控制方案,因人、因时各异。关键要争取不超重、而且血糖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反之,长期保持饥饿状态,血糖持续偏低,反而更容易患糖尿病。 误区C:粗粮、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多吃 错。粗粮是比精米面含更多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但粗粮也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在进食时总量也要控制。“无糖食品”所说的无糖,也只是指不含葡萄糖,并非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进食时也要适量。从控制热量的角度上看,正确的原则是对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视同仁,控制每天的总热量,膳食品种要争取多样化。 3个建议,让运动成为习惯 每天运动30分钟降低4成患病几率 阳光、空气、运动和水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对健康基本需求的最好诠释。适当的运动之所以会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在于运动能加速对摄入热量的消耗,这样可以让人们吃进去的糖份积极转化为有力量的肌肉,而不是流失到血液中制造健康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的糖尿病预防指南,每天坚持30 分钟的运动就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35%~ 40%。 1. 选择让你愉悦的运动。比如你爱的球类,或者跑步、跳舞、步行。最好邀上一两个好友一起运动,大家相互鼓励和交流,可以明显减轻重复运动时的枯燥,增加运动乐趣。 2. 保持固定时间运动。比如早晨或下班后,这样时间一长,每天的运动时间就会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少量多次,贵在坚持。如果运动对你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那么从每天10分钟做起,循序渐进。或者把每天的运动时间打散,如利用间隙每天运动N个5 分钟。总之,好的运动习惯,和好的饮食习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坚持。 健康达人,主动管理4项指标 如果你是健康达人,就该有定时检测身体指标的好习惯。这些指标不仅包括血糖,还应包括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水平等。体重、血压这些可以在家里自行监测的指标,至少要每月进行一次。对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最好能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在监测中,要注意是否达标(见下)。如果没有达标,要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方案,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1. 体重指数:小于25 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 2. 血压:收缩压( 也就是常说的“高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 也就是常说的“低压“)在85毫米汞柱以下 3. 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在100 ~ 110 毫克每分升以下 4. 血脂:血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要大于40 毫克每分升(男性); 大于50 毫克每分升(女性) Tips: 糖尿病并非单一的疾病,实际上,当一个人身体出现肥胖、血液变得粘稠(高血压高血脂问题出现)时,高血糖的出现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的高血糖问题甚至出现在高血脂、高血压之前。所以,这些指标的出现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任何一个指标的异常实际上都是在向我们敲响警钟,督促我们尽快做积极的改变和正确的治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renqunyangsheng/37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