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再审程序
交通肇事再审程序
一、交通肇事再审程序
解答
(一)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1、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受理
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5、宣判
(1)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2)不同意裁判:
6、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再审适用程序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二、交通行政复议程序
交通行政复议程序为当事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三日内提出复核并提交复核申请书,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流程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程序
初审
1.起诉
(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
(二)立案审查
(3)符合立案条件的,在7日内通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交纳后立案。
(4)、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驳回起诉的。如不服裁定或驳回诉讼,可在10日内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5)案件受理后,安排开庭时间,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
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提前3天公告。
2、庭审。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质证: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
视听材料;双方对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所有当事人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和论证。
法院调解: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同意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后生效(注:现已修改,只要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即生效,而不是收到调解书即生效)。
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或者申请执行。
向法院申请再审。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作出了判决(裁定)
7.同意判决。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向本院申请执行。
8.不同意裁判的意见
裁定:自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高级人民法院上诉。
判决:自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高级人民法院上诉。
二次接续
1.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裁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现在提出上诉的,应当到一审法院,法院会出具交费通知书,然后到二审法院交费)。
2.开庭的,应当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公开开庭的案件应当提前3天公告。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质证: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双方对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所有当事人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和论证。
法院调解: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同意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双方签收后生效。
合议庭达成了判决。
(1)维持原判
(2)修改判决
(3)发回重审
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
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但上诉不影响执行。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
公安机关有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人力和经验,公安机关可以现场处理纠纷,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方便群众,降低诉讼成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对交通事故原因的确认。要避免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分担,要将其作为认定当事人责任或受害人过错的重要证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必须依法确认事故各方的法律义务;依法确认各方法律义务的优先原则;确认交通事故中各方行为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认定应遵循行为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通行权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1: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一方要对交通事故负责,那一定是其行为造成的,没有实施行为的一方不会对事故负责。
交通事故鉴定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技术鉴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不考虑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对交通事故发生的行为及其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过错认定的原则。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即因果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故障的严重程度。其中,“过错的严重程度”以“当事人的行为”为依据。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时,首先要看“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再确定“行为人过错的严重程度”。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了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至于那些在事故中起作用的行为,只有那些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起作用。
1、因果关系原则
当事人是否有违法行为,必须在事故中起作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其在事故中的作用并不“成比例”。有些行为并不违法,但在事故中也起到了作用,有些违法行为虽然严重,但在事故中并没有起到作用。该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加重事故后果。同样,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一些违法行为也不一定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其行为必须与事故有因果关系。交通事故鉴定是技术鉴定。在确定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时,只需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实际属于事故原因即可。事实上,我们可以借鉴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采用必要条件规则。根据必要条件规则,所有构成后果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条件都是事实原因。
2.直接原因原则
人的行为是能够造成交通事故和损害后果的真实因素,构成事实原因,即直接原因。交通事故鉴定作为一种技术鉴定,应当明确事故的直接原因。交通事故鉴定只是证据之一。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从技术角度认定直接行为人的责任,而不考虑相关法律责任人的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3: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是区别对待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遵守交通信号;遇有交警现场指挥,交警应听从指挥;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保证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不同方式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 现代 交通设施为所有交通参与者提供了他们自己的路线。行人,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自己的路线。但是,在目前的交通环境下,绝对的“专用道”少之又少,“过路”必然存在。在强调交通参与者各行其是的同时,也要规范交通参与者使用非其法定优先的道路的行为,即“以路会车”的行为。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参与者在使用非其法定优先的道路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安全。如何在交通事故认定中体现不同方式原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回避原则。
不同的方式需要交通参与者按照法律法规走自己的路。为了合理利用交通资源,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交通参与者可以借用本道路以外的道路。当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除外,比如高速公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交通参与者经过道路时,可能会与借用道路的本车道参与者发生冲突。为了保证安全,需要知道谁有义务主动预防冲突。道路避让原则在调整交通行为和认定交通事故中仍应发挥规范作用。
2.行人在无交通信号控制的路段过马路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特殊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4:安全原则
1.合理回避原则。交通事故的形式千变万化,原因多种多样。交通参与者在享有通行权的同时,如果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合理避让,主动维护安全。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应该如何分析事故双方的行为所起到的作用?责任划分是先确定一方违反了通行的规定,再分析另一方如何处理。然后以事故发生时双方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来衡量双方行为的作用,划分责任。
一是一方有过错,其行为影响了另一方的交通安全。这是适用合理回避原则的基本条件。如果一方没有过错或者即使有过错,其行为也不影响另一方的交通安全,则不适用该原则。
第二,在安全上受到阻碍的一方,本应发现危险的存在,却没有。作为交通参与者未尽到一般注意义务,在尽到一般注意义务后能够发现危险的,视为已经发现;否则,他们将被视为没有发现它。
@2019
交通事故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
交通事故纠纷,一般可以到“事故发生地”法院,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其中的“被告”一般包括“司机、车主、保险公司”。
故交通事故案件,可到以下4个法院起诉:
1.“事故发生地”;
2.“司机”住所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
3.“车主”住所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
4“保险公司”注册地
需要准备材料:
1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人的人数确定需要准备的分数,一般是被告人人数 +1。
2、交通事故的相关证据材料,就包括了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产生费用的票据、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户籍证明、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伤残的证明、被扶养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近亲属关系证明。
3、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或者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材料。
注意:交通事故诉讼中,最好能聘请律师,让那个律师帮您分析,诉讼中哪些人能作为被告,避免遗漏重要被告,损害您的权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jtzz/35091.html
上一篇: 交通规定电动车要戴头盔吗
下一篇: 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怎么处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