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
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
一、怎样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各国法律都规定了较为严厉的行政、刑事处罚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是交通参与者的法定义务,也是驾驶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如果行为人肇事后逃逸,不但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而且往往因为肇事人的逃逸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危害后果严重,所以应予以严惩。但是,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十分复杂,在不同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逃逸后所实施的客观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可能各不相同。
逃逸行为必须处于明知的故意,这是逃逸行为成立的首要构成条件。当然,证明肇事者的主观方面,不能仅靠肇事者自己的辩解,也不能仅依据常理的简单推断,这就要求我们从肇事的时间、地点、事发时的状况、行为人所处的状态等方面综合地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肇事的明知,从而确定继续行驶、离开现场的行为是否构成逃逸。
对于一些以不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否认逸行为存在的肇事者,应当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审慎地对其主观方面加以判断,从而有效地追究逃逸者的责任,维护法律的权威。当然,如果肇事者有事实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发生事故而继续前行,则不能认定为逃逸。
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肇事者在离开现场直至最终投案的时间段内的客观活动来判断肇事者的主观方面。比如,肇事者为何滞留在外而不是立即到交警部门投案?导致其滞留的原因是什么?是堵车等客观原因耽误了时间还是肇事者在某处徘徊犹豫,并非不能而是不想投案?如果是后者,基本就能断定肇事者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而客观上已经实行了逃逸的行为,至于滞留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逃逸行为的成立。而逃逸行为一旦成立,便不可能倒退回逃逸中止或未遂的阶段,肇事者最终投案的行为也只是自首情节而已,不影响对逃逸的认定。
二、肇事逃逸是不是要负全责
根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无法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也有过错,则要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如果无法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虽有过错但与交通事故无关,或者因逃逸导致现场被破坏,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逃逸方应负事故全部责任。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肇事逃逸后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判断肇事者是否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也有可能中只承担其中一部分责任。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怎么判定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
"这样判断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1、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何判断是不是肇事逃逸
; 发生交通事故时,当行为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就可以认定其为肇事逃逸:
1明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事人还是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了现场;
2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不等交警到来划分责任,就直接离开事故现场;
3交通事故当事人违法导致的,像酒后或者是无证驾驶行为,拨打122通知交警后,在交警未到场前又弃车逃走;
4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将伤者送至医院,留下不实的联系方式、地址,然后就离开了,也没有去确定伤员是否脱离生命危险;
5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交警还没说破案前,对于警方的调查不配合、不协助,逃避警方的调查;
6当事人害怕承担责任,当场逃离事故现场,在交警询问时,强硬说自己并不知情而警方手上有证据能够证明事故的发生当事人是知情的;
7双方就事故进行协商,然而在未达成协商前,其中一方在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强行离开。
交通肇事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逃逸者需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并且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逃逸者能证明其主观上没有故意逃逸的行为,则不判定其为肇事逃逸,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证明。
1、虽然是离开了事故的现场,但是有证据能够证明主观是没有故意逃逸的行为。比如是为了救治伤者,到附近医院求救、由于某些原因,现场不能报警,离开去报警等,都属于无故意逃逸行为。
2、虽然驾车离开现场,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想办法报警的行为。只要能证明本身就没有逃逸的动机,则不算为肇事逃逸。
3、虽然离开事故现场,但是主观上故意逃逸的动机尚不明确。有时候行为人害怕与家属产生冲突、或者是为了筹集伤者治疗费用,而暂时离开现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有逃逸故意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jtzz/25025.html
上一篇: 遇到对方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下一篇: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否存在自首分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