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一般几岁发病(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治疗有什么区别)

健康生活 2023-11-12 10:29:57   点击量 : 9296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一型糖尿病一般几岁发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发病早期阶段,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产生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些不适感却往往被民众所忽视,如果没有刻意就医检查的话,根本没办法发现糖尿病的存在。那一型糖尿病一般几岁发病?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型糖尿病一般几岁发病?1型糖尿病无绝对年龄界限,从儿童期到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可能性。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通常是在10-16岁之间,最常见为青少年,需用胰岛素进行控制。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越小,说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作用越大。

一型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研究数据显示,若母亲患1型糖尿病,子女有2%-3%的可能性也会患有1型糖尿病。父亲患有1型糖尿病,子女有5%-6%可能性患1型糖尿病。父母双方均患有1型糖尿病时,子女患病可能性也将增大到30%。若父母在11岁前发病,子女患病概率将再次增加,而在平常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遗传概率可能更多。

如果无遗传因素,可能为某些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若有爱食甜食、饮含糖饮料、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血糖控制难度,也会加快β细胞破坏速度。1型糖尿病中有一类为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因临床表现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也有学者将其称为1.5型糖尿病。

青少年1型糖尿病早期症状是什么?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通常比较典型,会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也就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因为青少年糖尿病比较常见的类型为1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糖尿病通常会有典型的症状,有些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还会表现为深大呼吸,呼出有烂苹果味的气体,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佳、休克等等。当然也有些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起病比较隐匿,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会在皮肤感染、肺部感染时检查血糖才被发现。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1、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影响,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3、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百分之50。

4、乳酸性酸中毒危害

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糖尿病可以吃什么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以下几种水果:青梅、西瓜、甜瓜、橙子、柠檬、葡萄、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病人在饮食上也要控制好,尽量避免吃以下几种食物:

1、含盐量较多的食物,吃得过咸可引起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眼底的负担,促使或加重血管并发症。

2、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吃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含有动物油脂类多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油脂制作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它能使血脂血黏度升高,促使或加重动脉硬化。

3、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4、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在食用后会使糖尿病的血糖急速升高。另外,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芹菜、苦瓜、粗粮等,以及富含钙、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对控制血糖也是极好。

总结:1型糖尿病起病会在30岁之后,糖尿病相关抗体至少有一项为阳性,在经较长时间治疗后,仍需改用胰岛素治疗。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治疗有什么区别

1型糖尿病多在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25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胰岛B细胞破坏的程度和速度相差甚大,一般幼儿和儿童较重、较快,成人较慢,决定其临床特点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青春期阶段病人开始呈中度高血糖,在感染等应激下迅速转变为严重高血糖和/或酮症酸中毒;另一些病人,主要是成年人,其B细胞功能可多年保持在足以防止酮症酸中毒水平,其中大多数终需胰岛素维持生存。多数病人在临床糖尿病出现之前,可有一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的过程,出现临床症状时B细胞功能已显著低下,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及C肽浓度也无明显升高,病人的生存依赖于外源胰岛素的补充,且对胰岛素敏感。在患病初期经胰岛素治疗后,部分病人B细胞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改善,胰岛素用量减少甚至可停止胰岛素治疗,称"蜜月"缓解("honeymoon"resmission),其发生机制尚未肯定,可能与葡萄糖毒性有关。蜜月期通常不超过1年,随后胰岛素需要量又逐渐增加。10-15年以上长期高血糖者,常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后果严重。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及延缓1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有些是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较低或偏高,B细胞储备功能常无明显低下,故在无应激情况下无酮症倾向,治疗可不依赖外源胰岛素。在长期病程中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以至对口服降糖药失效,为改善血糖控制,也需胰岛素治疗,但常对外源胰岛素不敏感。急性应激(重症感染、心肌梗死、脑卒中、创伤、麻醉、手术等)可诱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病程可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心、脑血管病变尤为重要。

糖尿病一般发病的岁数是多少?

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总体而言,30岁以上的成年人比较多。沈稚舟教授说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10%左右。而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约90%的2型糖尿病多在35岁以后发病,而且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居多。因此,糖尿病比较容易发生在成年以后,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体育活动减少,并且营养过剩,导致体重增加后而发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jiankangshenghuo/693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