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吗
是的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不管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一般来讲最好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即律诗的中间两联)如果没有这个本事,那么颈联要(即第五第六句)一定要对仗。作律诗不仅要用对仗而且还要讲究平仄和压韵。
律诗的音韵
所谓音韵,就是指律诗依声择字的法则。字有四声,古为平上去入,今为阴阳上去,四声配合使用就成了韵。汉字的四个音调,在古代,平声即为平,上去入三声即为仄;在现代,阴阳二声为平,上去二声为仄,除了个别方音,已经没有了入声。
平声与仄声在诗句里按一定规则交替的使用,就构成了律诗依声用字的平仄规律,这个规律也就是律诗所要求的音韵,也叫拟声拟韵,调声调韵,每一诗句的音韵最后一字,又称为韵脚,也称平脚,平韵。
反过来,韵脚就叫做韵,因为韵脚直接体现了律诗依声用字的规律。从听觉来看,平仄是相反的,平声听起来有昂扬舒展的效果,仄声有抑顿拗促的意味,这样平仄交替起来就形成了抑扬顿挫、婉转起伏的局面,诗句也就有了音乐的效果,所以每一次平仄交替就代表了诗句的节奏,整个诗句的平仄规律就构成了诗句的旋律,即韵律。
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
律诗是以偶句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每个偶句的上句与下句要在音韵上相互协调,即相反相成。如上句为平平仄仄,下句就应为仄仄平平。律诗有四个偶句,要求至少有一个偶句对仗。不管对仗偶句还是不对仗偶句,律诗都要求符合平仄规律。
五言律诗四联中谁是要求对仗的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言律诗格律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三)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四)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形式。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也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律诗的各联的称呼是什么?其中哪两联需要对仗?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 (指全诗各联之间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对混合律(指全诗各联之间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种类型,但以对式律为主,距离完善的近体诗尚有很大距离。
其中从梁代中后期到陈代,阴铿、张正见、庾信、徐陵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经十分接近唐人律诗。在隋代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等人,结合南朝靡丽词彩和北地清新刚健之气,创作出一些清健秀拔的诗歌,为过渡期诗歌的发展指出向上一路。
扩展资料: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ertongjiaoyu/4767.html
上一篇: 四大名著算是文学作品吗
下一篇: 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有哪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