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儿童教育 2023-02-12 21:08:11   点击量 : 10991  

作者 : 生活小常识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介子推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难寻。饿的晕倒在路上,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可此时,以前舍命救他的介子推却早已病死,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将他死去的日子定为清明节,并流传至今。

清明节纪念介子推吃什么美食

1、黑米饭

晋文公放火烧山,绵山上一片漆黑,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便在清明节这日,煮黑米饭来纪念他。黑米饭的做法是用枫树叶熬汤煮饭,为何会用枫树叶?因为在传说中,介子推和母亲是死在了一棵大枫树之下。

2、艾饺

艾叶是一种能够驱邪禳毒之物,用它在清明节包成燕子状的饺子,不仅是祭奠介子推,也有祈求介子推的灵魂,随着燕子形的艾饺,早早地离开绵山,到天堂去享福的意思。

艾饺味道清香而略苦,食之别有风味,是一种绿色的健康食品。

3、寒食面

山西人好吃面,为了在清明节缅怀介子推,他们就制成了一种寒食面,这种面食是将面条煮熟后,放在水中冷却,吃时,拌黄瓜、西红柿,葱花姜末等等调味品,别有一番凉凉的滋味在心头。

4、子推馍

子推馍类似于过去武将的头盔,馍内包裹着鸡蛋或红枣,而馍外面围着小馍,小馍的形状有燕子,虫子,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的形象。

这种馍最大的重有一斤,一个人吃不了,是一种非常耐吃的美食,当然,这种馍以介子推命名,也是为了祭奠介大贤人而存在的。

5、子推燕

燕子不管飞出去多远,可是秋去春回,不忘旧巢,用之比喻忠臣介子推可以说是非常契合。山西人用面做成清明燕,又叫子推燕,这种面塑的燕子,可以做一只,也可以将三只燕子,堆在一起,成为一个品字。燕子被堆叠在一起的寓意就是:介子推的品格非常高尚。

6、蛇盘兔

晋文公重耳被比作是龙,而辅佐他的五位重臣,就被比喻成了蛇,而介子推就是那五位重臣之一。

晋文公放火烧绵山之时,介子推抱着母亲,扑在了一株枫树之上而死。而蛇盘兔这道菜,就是一条蛇,保护着一只兔子,这是一道孝心菜,表现的就是介子推护母的故事。

7、护龙鳞

护龙鳞这道菜是鸡蛋面皮卷菜。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对于晋献公而言,晋文公就是他的龙鳞,而介子推割肉救重耳,就是在保护龙鳞。

这道有面有菜的名菜,蘸着山西老醋吃,别有一番味道。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追杀,到处流亡。在途中又累又饿又找不到吃的,有个叫介子推的忠臣,偷偷割了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发现这是介子推腿上的肉,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归国后,成为了晋文公,重赏当初陪他一起流亡的忠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他鸣不平,劝他去面君领赏,介子推不愿去,带着老母亲归山隐居。晋文公知道后,羞愧万分,亲自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已经躲避到绵山里。为了逼他露面,晋文公下令防火烧山,只烧三面留一面,结果火都烧变了整个绵山也没见他出来。后来火熄灭后,大家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坐在一棵柳树下死了,只在树洞里面留下了一封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寒食节,禁止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再去祭奠介子推的时候,发现当初烧死的那颗柳树又活了,就把那颗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为纪念谁而设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后来,重耳回国打算封他,他不愿意接受。带着母亲进山,于是重耳下令烧山,想逼出介子推。
可是介子推一直没有出来,直到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于是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ertongjiaoyu/3752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