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芪的五款食疗偏方

中药材 2023-05-04 08:21:26   点击量 : 12084  

作者 : 药材百事通

中药材黄芪的五款食疗偏方

黄芪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的类型,它具有很好的补气血的作用,对于出现的气血不足啊或是乏力等情况有所改善,黄芪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以泡茶啊或者是做菜,还可以煮粥,下面就来介绍中药材黄芪的五款食疗偏方吧。

1.黄芪川芎粥

川芎6克,黄芪15克,糯米50~100克。川芎、黄芪水煎取汁,与糯米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可补气安胎,适用于胎动不安。

2.北芪鲤鱼

北芪30克,鲤鱼500克。将鱼去鳞、鳃和内脏,与北芪同置沙锅内,加清水共煎,调味,鱼熟烂后饮汤食鱼。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瘦乏力及营养不良性浮肿等症。这样的一道食谱可以有很好的补虚的作用,对于健脾胃来说效果不错,同时也可以缓解营养不良的情况,对于体质差啊或是消瘦乏力的人群最适合。

3.黄芪茶

黄芪30~6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期服用,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4.黄芪煮鸡

生黄芪30克,鸡1只,重约1000~1500克,加酒共煮。用于体虚、产后或病后体弱、肾炎低蛋白血症。每日1剂,食鸡喝汤。黄芪和鸡肉一起吃,可以有很好的补虚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5.黄芪红枣汤

生黄芪、红枣各30克共煮。每日1剂,食枣喝汤,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虚,体弱多病。

上面介绍了几款中药材黄芪的食疗偏方,经常食用的话可以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健脾胃缓解气血虚弱的作用,适合春秋季节食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想让自己更加健康的你不妨也可以试试。

黄芪的最佳搭配 黄芪配什么补气养血

1 黄芪的最佳搭配根据自身情况对症搭配服用黄芪为佳。

中药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食用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可以和很多食材、中药材搭配服用,如当归和黄芪一起应用可以气血双补,如果是脾肺气虚,可以配伍党参、茯苓、甘草等,如果是气虚自汗,可以配伍防风、白术,如果是气虚兼有肾虚,可以配伍枸杞等。

综上所述,黄芪具体与什么药物搭配最好,主要还是根据身体的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配伍使用,否则会由于配伍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 黄芪+红枣:补气养血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中医上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搭配黄芪泡水可补气养血、美容养颜、宁心安神,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血虚萎黄等症。

泡法

材料:灸黄芪12克、红枣10枚、生姜2片。

1、将灸黄芪切成薄片,红枣剖开去核,生姜洗净去皮。

2、将备好的三味药材一起放入暖瓶,冲入1000毫升沸水,盖上瓶盖。

3、闷泡30分钟即可饮用,空腹或餐后温服。

3 黄芪+枸杞:补肾固表枸杞味甘、性平,含有丰富的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及黄酮类等,这些物质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搭配黄芪可抵抗衰老、美容养颜、增强体质、补气养肾。

泡法

材料:黄芪6片、枸杞子10粒。

1、将黄芪6小片和枸杞子10粒用清水稍加清洗。

2、然后放入杯中,取100度的沸开水冲泡。

3、加盖闷泡5—10分钟后晾温即可饮用。

4 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食用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搭配黄芪泡水可补气健脾,补血养颜,可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咳喘气短,津伤口渴,血虚萎黄,心悸头晕等症。

党参黄芪鸽子汤

材料:鸽子、党参、黄芪、红枣、蜜枣、桂圆、枸杞、盐。

做法;

1、鸽子洗净切块焯水备用。

2、把药材: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红枣和蜜枣洗净备用。

3、把鸽子放入注入水的砂锅中。

4、加入清洗干净的药材和红枣和蜜枣。

5、盖上盖子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个小时。

6、最后关火加盐调味即可。

补气 健脾用黄芪这样吃,效果好,建议收藏

黄芪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古就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 健康 ”的说法,在普通百姓看来,多喝黄芪汤来 养生 防病是实在有效的。民间一味很简单的生黄芪汤,药物只有一味黄芪,浓煎成汤,待汤水冷却之后用以滴鼻,可以用来防治感冒,这与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相关。

黄芪味道甘温,能够入肺经、脾经,是重要的脾肺双补的中药材。其甘温入脾肺能够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用来治疗小儿“脱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黄芪甘温入脾经,主生津液,许多家庭常常用黄芪炖老鸭汤给新产妇吃用来补气生血,化瘀行滞确实是不错的良药。

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黄芪,似乎总是经过炮制之后再煎汤入药使用的,而为了口服方便,人们发现用生黄芪泡水温服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芪甘温入脾肺,最是能够补气生津,可以说补气药物中首推黄芪药物了。黄芪甘甜,益卫固表,托毒生肌,新鲜的黄芪自身都富有浓厚的香气,开水泡煎,并不难于口服。我们所熟知的冠心病病人,常常自觉心胸憋闷难受,活动后甚至难于自主呼吸。黄芪补气生津,作为泡服中药使用,能够补中益气,强心利尿,甚至还有改善微循环的重要作用,由于其泡服方便,又极有疗效,在老年冠心病病人群体中受到欢迎。

黄芪甘温入脾肺,长期使用黄芪泡水喝能够改善微循环,补气生津,利尿消肿,大量使用还有收疮敛肌的作用。不过对于并没有短气、心慌、心悸的症状的患者,我们并不建议服用,大约也是本着“是药三分毒”的观点来看的吧。同样为了安全起见,孕妇也是不建议使用黄芪来 养生 保健的,需要牢记。

那么生活中都有哪些食物可以补气呢?

1、羊肉: 羊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具有补气健脾,壮阳的作用,所以是滋补的佳品。中医认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益精血、缓解虚劳、温中健脾和胃、补肝养肾的作用,因为羊肉性味,所以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2、萝卜: 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萝卜是冬季用来 养生 常见的一种蔬菜,因为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一般喜欢吃热点的食物,所以胃内特别容易积火。

萝卜性味凉,汁多且滋润,能够缓解冬季因为经常吃滋补的食物而导致的胃内火热炽盛的症状。又因为萝卜还有辛辣的感觉,有利于推动脾胃的运化,达到开胃消食的目的,有利于其他进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山药: 性味甘平,归脾、肺、肾三经。主要有健脾补气,益肺润燥,补肾益精。特别的适合脾气虚弱,食少纳呆便溏,慢性泄泻的患者,但湿盛和气滞胀满者的患者禁止食用。

4、栗子: 性味甘温,归脾、胃、肾两经。主要有和胃健脾,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养血的作用。特别的适合脾虚食少纳呆,反胃呃逆,泄泻的患者,但气滞腹胀者的患者禁止食用。

5、红枣: 性味甘温,归脾、胃两经。主要有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的作用。特别的适合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少气懒言的患者,但气滞、湿热和便秘的患者禁止食用。

6、鸡肉: 性味甘温,归脾、胃两经。主要有补中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疲惫乏力,食少纳呆,慢性泄泻的患者,但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的患者禁止食用鸡肉。

7、土豆: 因为对人体有特别多的好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显著,除此之外还有补气解毒、润肠通便、降脂减肥、祛瘀活血、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和缓解衰老的作用,但土豆里面有很多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

一般的气虚轻症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来治疗,但是气虚的重症就需要格外的注意,气虚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其他疾病,而且会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这就特别容易患上其他的流行性疾病,所以气虚一定要格外注意。

黄芪怎么吃治病

黄芪治病二十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含糖类、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茁-谷甾醇等,可兴奋中枢神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尚有利尿、消除蛋白质、保护肝脏之作用。综合古今及笔者应用黄芪之经验,特将其配方治病二十例,罗列如下。
一、治冷汗不止,四肢厥逆:用《魏氏家藏方》之芪附汤:黄芪30g,附片18g。久煎,分2次服,可日服2剂。
二、治自汗、盗汗:用《和剂局方》之牡蛎散:黄芪30g,牡蛎24g,麻黄根9,浮小麦18g。水煎,分2~3次服。
三、治气虚经常感冒:用《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水煎,分2次服,常服必验。
四、治肺气不足,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用参芪汤:黄芪30g,人参9g。水煎,频饮,其效颇佳。
五、治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常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可用《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5g,当归、陈皮各12g,升麻、柴胡各6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六、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用《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各30g,白芍18g,桂枝、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上药除饴糖外,余药水煎,兑入饴糖,分3次服,获效甚捷。
七、治阴血、阳气不足之周身麻木不仁:用《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白芍、桂枝各15g,生姜12g,大枣6g。水煎,分3次服。
八、治心脾亏损:常见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心悸气短,不寐健忘:用《济生方》之归脾汤:黄芪、桂圆肉各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15g,茯神、当归、白术各12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满意。
九、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用自拟验方补肾健脾汤:黄芪30g,党参18g,续断、杜仲、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白茅根45g,炙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服半月停1周,再服,宜服6~8周。
十、治白细胞减少:用自拟验方补益气血汤:黄芪45g,人参9g,丹参、当归各15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待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再服3~5剂以巩固之。
十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用民间验方黄芪豆枣汤:黄芪、黑豆各30g,桂圆肉、五味子各15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若不效再加人参。
十二、治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赤芍、川芎、当归尾各15g,地龙、桃仁、红花各9g。水煎,分3次服,此方可久服。
十三、治痘疮气虚塌陷、气虚小便浑浊:用《景岳全书》之保元汤:黄芪18g,人参9g,肉桂6g,糯米1撮(布包煎),甘草3g。水煎,分2次服,连服3~7天常可见效。
十四、治风湿身重,又汗出当风:用《金匮要略》之防己黄芪汤:防己12g,黄芪18g,生姜、白术各9g,大枣5枚,甘草3g。水煎,分3次服。
十五、治气血虚弱之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或崩漏:用《景岳全书》之八珍益母丸:黄芪30g,熟地18g,川芎、当归、白芍各12g,党参31g,白术、茯苓各9g,益母草15g,甘草6g。共为细末,以蜂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病重者变丸为汤服。
十六、治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体虚:用《内外伤辨惑论》之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水煎服。民间用上方炖鸡服,效果也很好。
十七、治产后乳汁缺少: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之方:黄芪30g,当归15g,王不留行、炮山甲、路路通、丝瓜络各6g。水煎,分2次服。
十八、治产后脾虚水肿:用自拟验方健脾利湿汤:黄芪30g,白术、茯苓各15g,山药、苡仁各18g,砂仁6g。水煎服,日3服,5剂常可见效。
十九、治冲任不固引起的胎动不安:用黄芪30g,杜仲15g,艾叶12g。水煎,分2次服。此系民间验方,笔者常用,且收效亦佳。
二十、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用《医宗金鉴》之托里透脓汤:黄芪30g,人参9g,白术、炮山甲、白芷各12g,当归6g,皂角刺4.5g,升麻、青皮、甘草各3g。水煎,分3次服,久服必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zhongyaocai/6804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