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游戏攻略 2023-04-01 06:46:56   点击量 : 3941  

作者 : 游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黄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黄河流经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由位于青藏高原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最后汇入渤海。黄河的源头隐藏在青海省,一共有三个主要源头,扎曲源头、约古宗列曲源头、卡日曲源头,三个主要源头里每个扮演的作用不同。卡日曲源头主要是流经范围大,只要依赖大小5个泉眼,5个泉眼中的水会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源头,向下流的过程中,还汇聚了很多小河流,然后流向其他地方。卡日曲源头从来不分旱季与非旱季,水流从来不间断的往外流。扎区源头水流量最小,还有很长时间的旱季。约古宗列曲源头连接着100多个湖泊,湖泊为黄河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黄河的河道变迁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河是什么意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解释

谓盛衰不常。《 儒林 外史》第四六回:“ 成 老爹道:‘大 先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象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而今彭 府上、 方 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词语分解

三十的解释.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 ·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指三十岁。《谷梁传·文公 十二 年》:“ 丈夫 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 河西的解释泛指 黄河 以西之地, 春秋战国 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 甘肃 、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详细解释春秋 、 战国 时指今 山西 、 陕西 两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哪条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中的“河”指的是黄河,这句话最初是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一个村庄。当时这个村庄原本是位于黄河的东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河的河道逐渐发生了偏移,最终这个村庄变成了位于黄河的西侧,于是这才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起源于青藏高原之上,最终流入了遥远的东部大海,贯穿了我国的东西两部。黄河的河道也是由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所以随着后来下游不断的积压淤泥,下游部分的河道的阻力越来越大,就使得黄河的水逐渐的向周边的枝干流去了,从而改变了黄河的流向。

黄河河道的改变也并不是很少见的事情,在古时候其实是十分常见的,在北宋年间,和明朝期间都出现过黄河改道的情况,这些在史书之中都有着明确记载的。

到了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说法逐渐的变成了用来形容世事难料。而之所以会演变成这一说法,主要还是与民间的一则传闻有关。在民间有传闻,说当时一个村子在黄河的东岸,而在黄河西岸也有一个村子,由于西岸村子的地理位置原因,使得那边的村子的庄稼收成很差,从而引起东岸村子的嘲笑。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黄河改道,原本处于东岸的村子,变成了西岸,而原本靠着西岸的村子由于黄河改道,变得远离了黄河,从而使得原本西岸村子的收成便好了,而原本位于东岸的村子的收成变差了。

所以在后来人们才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形容世事无常,兴衰更替难料,切莫因为一时的优势而嘲笑那些处于弱势的一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yxgl/387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