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是什么意思「知识普及」
5月19日下午,师门在做学术分享,导师和师弟师妹们的一些讨论很有价值。
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那就是视角。在这里我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不是为了发表,只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最终建构自己的学术宇宙。
视角,字面意思就是“观看、观察的角度”,此处的观看最初就是真实意义的不是抽象意义的,也就是真正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观察。观察的结果,可以是物体的颜色、形状、运动。这种物质意义的看,也因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赋予抽象意义,即“不真实”的或想象中地观看、观察,如瞭望远方由看远处引申为前瞻未来,也就是观看行为由原来的直观即时性活动,变为抽象非即时活动。
这种抽象活动,是人类与动物的最重要区别。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的两种基本方法,但实验结果无论是直接观看,还是间接查询也都需要眼睛作为观察的生物器官。所看所想的事物可以通过文字进行表述,文字又是语言的记录符号,因此,任何文字都可以通过嘴巴“说出来”,故而视角也就是文眼,而文眼也亦可言是一种“说角”。
那么视角又有什么分类标准呢?我觉得可以按照视角的立场进行分类,这是因为:立场体现站位,立场反映观测点,而观测点的结果用文字化表达,就是“观点”。是故无立场,就无观测,无观测就无观点。对人、事、物的独到、深邃、睿智观点,往往是知识分子与普罗大众的本质区别。
按照立场进行分类,视角可以分为物质视角,如用肉眼观察的角度、用眼镜观察的色域等,天文望远镜、数码显微镜、有色眼镜、哈哈镜等物质载体。也可分为精神视角,如理论视角、科学视角、权力视角等,这种视角具有抽象性、非即时性。最后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视角,如方法视角(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物,两者缺一就不可谓完整的方法)、实践视角(实践是更是一种知识和前实践的结合物)。
再按立场使用程度进行细分并以主体的称谓进行隐喻论述,视角可以分为第一人称视角,这是以“我”为论述主体、观测立场、事物分析、学理解释、规律提炼、问题解决的角度。最直接体现是射击游戏里的第一人称视角,这是物质层面,很好理解。但从抽象层面来理解第一人称视角,就相对困难,如治理视角,若从“第一人称”去理解,则有“我即治理”的意味,我完全长着一颗治理之“眼睛”,去看事物、去做分析、去寻求答案、去验证理论等。有第一人称视角,自然也相应地有第二人称视角,亦可成为“你”的视角,也就是从你的立场、理解等角度来看我,蕴藏着一种比较逻辑,站在你立场之上对自我的审视。还是以治理视角为例,第二人称的视角,就要寻找治理的对应面,比如说“反治理”或统治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必须要两种视角来比较才有价值和意义。如只有从统治视角分析事物,发现了其弊端,才能体现治理实践的珍贵。第三人称视角,也就是“他”的视角,也就是超脱了二元对立或二元融合,从完全的“旁观者”来考察、分析事物。再以治理视角为例,第三人称视角是指超脱了治理本身,从更高维度对治理做系统、整理、全面特征基础上对事物的观测,蕴藏着治理本身的元反思,存在丰富治理边界的可能性。这有些类似于“上帝视角”,可以看到到事物发展完全的时空变化。由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动态发展的事物,只能把观察某一静态状况进行描述,或者只能简单描述变化的粗略趋势。
第一人称视角的代入感很强,适合做深刻的研究。但也存在偏执,一旦视角本身有问题,就很容易“南辕北辙”。第二人称视角的比较性很有价值,很富有张力,既可以做二元对立的分析,也可以做二元融合的分析。第三人称视角客观性中立性较强,但往往很难被人掌握,有一定的形而上学意境、这又是哲学所不能缺少的东西。
————END————
【我是程成博士,专注生活与学术,关心生活时事和趣味化学术研究。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号:程成博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iaochangshi/99988.html
上一篇: Word如何实现自动更新域
下一篇: 古代对兄弟姐妹的尊称「干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