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鸡蛋的几大误区
宝宝吃鸡蛋的几大误区
鸡蛋是宝宝辅食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之一,鸡蛋什么时候能吃,什么时候不能吃,怎么做法最有营养,都是家长所关心的问题,鸡蛋的辅食做法也有很多,下面带来宝宝吃鸡蛋的几大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吃鸡蛋的几大误区一天吃几个鸡蛋最好?
孩子一天吃上一个就差不多了!
虽然鸡蛋的营养价值不错,但是吃太多一定是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的。
而且,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或者正在生病积食,鸡蛋就会变成吸收不了的“废物”。
导致积滞在脾胃之中,吃下去的就不是营养而是负担了。
一天三餐都上鸡蛋是没有必要的,一天吃个三四个也是不需要的。
吃鸡蛋的时候记得看看宝宝的脾胃状态、吸收能力,再决定孩子可不可以吃鸡蛋哦。
鸡蛋有4个不吃
鸡蛋的营养价值确实不错,滋阴润燥,归肺脾胃经。
可它又同时又具有收摄、阻隔气机的缺点,所以很多孩子吃了鸡蛋反而会出现不好的反应。
下面4种情况,到底能不能吃鸡蛋呢?
1、孩子积食吃不吃?
有些孩子在添加辅食后会出现便秘、呕吐、腹胀,大多数的表现都是积食的反应,简单的说就是消化不良。
积食的孩子吃进去再多有营养的食物,其实都是无法消化的,这些食物反而会变成沉积的垃圾。
所以,孩子在积食严重的情况下,最好是停止喂食鸡蛋;
如果积食比较轻,可以吃四分之一个,再视孩子的情况:是否有出现睡眠不好、有口气、舌苔白厚等情况。
再决定是停止还是继续。
2、鸡蛋过敏吃不吃?
绝对不要强求过敏的孩子吃鸡蛋!
宝宝对鸡蛋过敏,就不单单是消化的问题了,而是本身的体质有问题。
只有先把宝宝过的过敏体质调理好,在慢慢的选择不过敏的部分给孩子食用,其实不吃鸡蛋也是可以用其他食物替代的。
3、发烧了能吃吗?
孩子感冒发烧了,一定是营养跟不上了,赶紧来个鸡蛋吧!这种想法可是万万不能有的!
这个阶段,清淡的饮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同时出现了咳嗽有痰的情况,最好连一些腥味较重的食物都暂时别给孩子吃了。
4、拉肚子是不是要补?
宝宝拉肚子了,吃得东西都被排泄出来,看起来有十分虚弱,是不是得补一补了呢?
腹泻的孩子脾胃功能是非常弱的,不建议补,更不建议吃鸡蛋补。
特别是出现严重的腹泻时,孩子需要的是粥面这些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肆鸡蛋谣言粉碎机!
“人红是非多”鸡蛋吃得人一多,就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是真的,有的就是真的谣言了。
下面就跟着六师妹来粉碎这些谣言吧!
1、第一口辅食,蛋黄是最好的选择?
最好是不要!
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铁质,一般能维持4~5个月,所以在添加辅食的时候,需要优先选择富含铁质的食物。
蛋黄中的铁,虽然含量不低,但其中的卵黄高磷蛋白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蛋黄并不是必要的第一口辅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可以选择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
2、蛋白、蛋黄哪个更有营养?
都属于一个蛋,真没有那么多的高低贵贱。
鸡蛋中的蛋白质主要都在蛋清里,而脂肪和其他维生素、矿物质全部集中在蛋黄中。
但是由于蛋白容易引起孩子过敏,所以一般会建议先从蛋黄尝试开始。
3、溏心蛋宝宝更爱吃?
溏心蛋一戳蛋黄就流了出来,看起来又美味又好看。
但真心不适合孩子食用!
做辅食的第一要义:一定要把食物煮得熟、煮的透。
鸡蛋容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宝宝吃了没有煮透的鸡蛋有可能会引起胃肠炎、伤寒、败血症。
溏心蛋真的不适合孩子食用,成人也要少吃。
宝宝吃鸡蛋的注意事项
由于小宝宝的肠胃比较娇嫩,鸡蛋的营养价值挺高的,不适宜过早的食用鸡蛋,一般也要宝宝8个月以后慢慢给宝宝添加,逐渐过渡,由少到多,有蛋黄开始逐渐到整个鸡蛋。添加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宝宝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哦。
?蛋黄作为第一次辅食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不应包括蛋黄,蛋黄应在8个月开始添加,每日自1/4个逐渐增加至1个。
?一岁内给宝宝吃鸡蛋清
一岁内前不宜吃蛋清,易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不吃未煮熟的鸡蛋
给孩子吃鸡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为好,不宜用开水冲鸡蛋。
?不吃煎炸鸡蛋
应该让孩子吃适量的水煮蛋蛋黄,不宜吃煎炸鸡蛋,高温的油会使部分蛋白焦糊,失去营养价值。
更多“宝宝吃鸡蛋的几大误区”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生活常识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iaochangshi/217048.html
上一篇: 小孩经常不吃早餐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 三岁儿童喝茶好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