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成多成年人超重肥胖是真的吗,肥胖人群上升是什么原因
我国五成多成年人超重肥胖是真的吗,肥胖人群上升是什么原因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那么肥胖人群上升是什么原因?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我国五成多成年人超重肥胖是真的吗
“我国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在7月29日-30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3)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指出,肥胖症已在全球带来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并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在我的门诊当中,70%以上的患者BMI(体重指数)在30以上,并且这个胖度还在不断增加,BMI50、60的越来越多。”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陈伟教授分享自己接诊患者的变化情况时表示,近两年门诊基本转型到为肥胖人群服务,接诊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为肥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介绍,我国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北方胖子偏多,南方胖子较少,“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减重手术的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量呈一个平行状态,在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实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区。”
基于对20余个省市、80余家中心的2万余例的患者分析,大会首次发布减重与代谢外科5年数据报告。其中,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患者数量达到第一个万例用了3年时间(2018年-2021年),而第二个万例仅用1年(2021年-2022年)。会上,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正式启动,将通过肥胖教育、肥胖热线、肥胖救助三大公益项目,进一步传递科学减重理念。
肥胖人群上升是什么原因
肥胖症越来越多,主要跟自己的个人生活方式不良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第一,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当代人生活结构普遍加快,大多数营养过剩,饮食普遍以肉类和高脂肪、高油的食物为主,精致的饮食中普遍缺乏维生素以及绿叶蔬菜的摄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肥胖。
第二,缺乏运动,现在的人主要的工作机器就是电脑,尤其吃完饭之后缺乏运动,长期坐在电脑前,久而久之导致脂肪堆积,代谢能力下降,引起了肥胖。
第三,家族遗传,家族遗传的肥胖体质也是导致后代肥胖的原因之一。
第四,随着年龄增长引起的代谢失调。中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大于40岁之后,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减弱,如果运动量不足或者没有结合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很容易导致代谢能力变得迟缓,使脂肪不断堆积形成肥胖。
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造成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导致肥胖有很多原因,例如遗传、多吃少动、水肿。
1、为何有的人吃得很多却不会发胖呢?
这是由于瘦人的体质引起的,即身体已经具备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理状态。首 先是基础代谢较高。基础代谢是指每个人在维持基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收支,基础代谢因人的甲状腺机能所致,差异很大。基础代谢高,人体消耗的能量也较多。其二是由于瘦人皮下脂肪较薄,体热容易丧失,为此,体内需要产生较多的热来平衡,故消耗能量较多,即使吃得较多也不会发胖。其三是一些精神因素所致,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分解了脂肪,尤其是受到某种精神压力的刺激更为明显,可使人短时间消瘦。
由于具有上述三个原因,有些人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其最大的生理特征也表现在胃肠系统较弱,消化吸收无法正常运作,吃进的食物以不消化的形态被排泄,身体为补充养分,便会刺激食欲中枢加大进食,所以要比正常人吃的多,这种属于很不经济的身体,常常缺乏旺盛的精力,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与肥胖一样同样处于病态。
2、为何有的人吃得很少也会发胖呢?
与瘦人相反,有的人吃的并不多,但却会发胖,这是由于生理上基础代谢较少,脂肪形成旺盛,精神压力较少的生活状态形成的。当然也包括消化吸收能力强,排泄功能较弱。最主要的原因,肥胖几乎都是由于过食而引起的。根据有关调查表明,肥胖者通常都是在出现发胖的情形之后才开始吃的少,但人体一旦肥胖之后,即使少食,也无法消除肥胖。这是由于我们的身体会在体内作自动的物质代谢平衡,会朝着原有脂肪形成的轨道去运行,去调整已被减少的食物更加合理的生成脂肪。肥胖是一种恶性循环,处于肥胖的人,体内脂肪积蓄越多,身体的新陈代谢就越向促进脂肪积蓄的方向转化。所以,这种肥胖体质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就无法摆脱肥胖的状态。
3、肥胖的原因何在?
我们的身体是由约30-40%的固形成分,60-70%左右的水分所构成的。固形成分中有一半是体脂肪,约占人体体重的15-20%。人体所需能量的大半都由脂肪供给,积蓄脂肪是人体本能的功能,但如果摄入食物不当,脂肪就会在体内过剩,便会沉淀下来,兼之身体缺乏相对于脂肪增多的运动,就会使正常的脂肪代谢受到破坏,使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还有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能产生障碍,也会造成脂肪过量产生,使人体发胖。如神经系统产生障碍时,摄食中枢就不能保持平衡,虽然肚子不饿但看到美味食品就忍不住的想吃,无法抗拒眼前的食物;内分泌系统产生障碍时,胰岛素供需不平衡,脑下垂体,甲状腺,性腺等分泌异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功能受到破坏,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有人认为肥胖体质来自遗传。的确,肥胖常常来自同一家族。如果父母肥胖,子女则有三分之二是肥胖体;如果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那么子女有半数是肥胖者。但这种来自遗传的原因,几乎都是由于后天的饮食习惯所引起的。同在一个屋檐下,每天吃的相同的食物,子女与父母持续着导致肥胖的饮食生活,也会肥胖自然是理所当然。肥胖并不具有遗传素质,而在于遗传吃的习惯和方法
女人为何比男人胖?
一般来讲,女人往往比男人更胖些。女人身体脂肪含量比男子多是有其多种因素促成成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标准体重下的女子身体脂肪含量为25%,而男子只有15%。在年龄相仿、锻炼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女子每磅体重日消耗热量比男子要少得多。另外,避孕药片有使女子身体产生过量脂肪和水分的可能。 雌激素本身就有增加脂肪沉积的作用。过了40岁的女子,减肥方法应该是控制脂肪热量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到了50至60的妇女减肥可就困难了,但如果需要减肥,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精神状态有的放矢的参加一些锻炼,专家称,总体健康状况呈肥胖的老年人,他们每减少10磅体重就会年轻一岁。 人脑的“满腹中枢”与“摄食中枢”?
人的食欲是由于脑部中心的“下视丘”进行控制的,破坏实验动物的下视丘某部位(假设为A),动物就会不断地进食,但破坏另一个部位(假设为B),动物则对食物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知,A是满腹中枢,而B存在着摄食中枢。人体依靠满腹中枢和摄食中枢保持平衡饮食,控制食欲。
当摄食中枢发挥作用时,就会产生所谓的“血糖减少”和“胃的收缩”。动脉血中的血糖在吸收消化食物时会增加,尔后会随之时间最终恢复到与静脉血中的量大致相同。当动脉血处于此种低血糖状态时,就会成为一种刺激,传达至下视丘与神经(迷走神经),下视丘的摄食中枢受到刺激,即产生一种空腹感。另一方面,传达到神经的刺激,会促使胃部收缩,而胃的状态又由别的神经传达到脑,将刺激送至摄食中枢。
总言之,摄取食物会使动脉血的血糖增加,这样的刺激会使下视丘的满腹中枢产生作用,减少胃部收缩,于是造成食欲减退。当食欲控制产生紊乱,而摄食中枢的功能占优势时,就会产生饮食过度的现象,结果造成肥胖。
此外,大部分的人在日常中也会有精神作用引起的食欲,就是肚子虽然不饿,但看到美味的食物就忍不住的相吃,因为摄食中枢未必在空腹时才发挥作用,视觉、嗅觉、味觉的记忆也是关键。
脂肪的真相与肥胖
人们一般都认为,脂肪组织是几乎不进行代谢作用的,只是平静的脂肪储存库。但最近有人提出更为理所当然的说法,即脂肪组织有如批发商,许多物质在此活泼地进出着。
脂肪组织是由脂肪细胞、血管、结合组织等形成的,血管负责脂肪细胞代谢时所需物质的出入,而结合组织则填塞在细胞之间的空隙中。脂肪成为脂肪滴的形态包含在脂肪细胞中,脂肪滴几乎填满了整个细胞,而核则被压在角落。正因为应成为细胞活动中心的核,形成如此的状态,所以一般人会误认为脂肪细胞是不进行活动的细胞。
原本脂肪就是生物体内剩余营养成分被储存起来而形成的物质,配合生理机能的需要,又变成本来的形态释放出来。因此,当多余的营养成分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论是摄入脂肪细胞内,或是被释放出来,只要能够维持规律,则脂肪的储存量即固定,就可以保持理想的体重。相反,当过剩的营养物质摄入细胞过多,而释放机能又产生障碍时,脂肪的绝对量就会异常的增多而引起肥胖。
为什么现在的人容易变成胖子?
现在的容易变成胖子,主要是饮食的吸收。现在食物比较多,而且如果不注意身体的话,饮食暴食,暴饮都会导致产生肥胖的现象。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更多“我国五成多成年人超重肥胖是真的吗,肥胖人群上升是什么原因”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生活常识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iaochangshi/164090.html
上一篇: 冰箱冷藏室不制冷是咋回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