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秋包伏和伏包秋的区别2020)

生活小常识 2023-07-31 23:54:04   点击量 : 13788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2023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老话说“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表示入末伏的时间,因此末伏的开始时间要么和立秋是同一天,要么在立秋之后,末伏的开始时间只能等于或者晚于立秋。

如果入末伏的时间与立秋是同一天(立秋恰逢“庚日”),那么就是“伏包秋”;如果入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那么就是“秋包伏”,相当于立秋节气把末伏包裹起来。

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8日,入末伏的时间为8月10日(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今年入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很明显

今年是“秋包伏”

,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立秋后会比较热(热天持续的时间长)。

特别注意:“伏包秋”和“秋包伏”的本质区别在于立秋后伏天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如果是“伏包秋”,那么立秋后还会有10天的伏天;如果是“秋包伏”,那么立秋后剩余的伏天会大于10天,像今年立秋后就还有12天的伏天。

立秋后剩余的伏天持续时间越长,那么就预示着立秋后会更加热;立秋后剩余的伏天持续时间越短,那么就预示着立秋后会相对凉爽。可以说老话“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有一定的道理。

秋包伏和伏包秋的区别2020

一、关系不同

1、伏包秋:指在立秋那天正好是末伏。

2、秋包伏:指末伏是在立秋之后。

二、伏天天数不同

1、伏包秋:由于末伏共有10日,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

2、秋包伏:在立秋后有十多天或十八九天在伏里。

三、气温不同

1、伏包秋:立秋后伏天的天数少,热的时间较短。

2、秋包伏:立秋后伏天的天数多,热的时间较长。

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啥意思

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可见中伏天气炎热至极,而此时恰恰正处于中伏,外界的温度可以说是如探汤,即便如此,农民还是依旧耕耘在肥沃的田野,红薯翻藤、大豆除草,玉米打药,半天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大家就自我安慰,再过几天就立秋了,那时天气就凉快了,可是农村老人说今年是“晚立秋,脱衣秋”,啥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13个节气,它表示是天地阳气渐弱、阴气渐强,是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一个转折点,此时万物由绿色盎然向枯黄成熟转变,气候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由于季节的转换,空气中的风不再潮湿闷热,早晚能感觉到一阵阵凉意,有种“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味道。
关于立秋的气温转变,古代把立秋分为三候,所谓“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一候的时候人们可以感觉到有凉爽的风吹过来,二候的时候草木开始有露水产生,三候的时候知了因为寒冷大部分死去,偶尔才能听到几声蝉叫,这也是气温逐渐变寒的标志。
但是,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立秋并不是说立刻就会变冷,由于它仍处于大暑节气,暑气仍然横行,俗语“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说明立秋仍有“秋老虎”的余威,只有到了白露节气之后,气温才会真正凉起来,这样算起来,炎热天气至少延续到九月下旬。
而农村老人说的“晚立秋,脱衣秋”,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立秋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而古代最常用的历法农历,阳历一年365天,阴历一年354天,而且农历的一年有时候是12个月,有时候是13个月,这就导致立秋的时间有时候在农历六月,有时候在农历七月,人们便把农历六月立秋称作早立秋,农历七月立秋称作晚立秋。
因为立秋时间点不同,对应的外界气温不同,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就是早立秋,那么立秋后就会很凉爽,而晚立秋,那么立秋后仍然酷热难耐,这是因为立秋的时间点在中伏,早一点立秋,炎热的天气就会缩短,晚一点立秋,炎热的天气就会较长,这也是阳衰阴盛的作用,天地运转的规律。
俗语“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三伏的第一天,由于末伏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此只有立秋逢庚才叫“伏包秋”,大多末伏都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俗语“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所以热的时间比较短,天气凉爽,而“伏包秋”热的时间就相对较长,所以秋包伏热得哭。
那什么是脱衣秋呢?衣服除了有遮羞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御寒功能,脱衣秋的意思就是秋季气温高,不用穿太厚的衣服,因为立秋后的凉热程度还与下雨有关,俗语:“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挂起”,而脱衣秋说明立秋后天气炎热,雨水也会很少,人们还要忍受一段炎热。
而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十,也就是俗语说得晚立秋,可见立秋后气温会很高,雨水也会很少,虽然酷热难耐,但是对作物成熟收晒有利哦。

更多“2023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生活常识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xiaochangshi/1393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