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研制这种新型核武器(美部署小当量智能核武)
美国正研制这种新型核武器
美国动辄指责他国研制核武器“破坏地区局势”,但事实证明五角大楼对于研制新型核武器态度最积极。美国《防务新闻》28日称,五角大楼宣布正在研制新型B61-13核炸弹,其目的是“适当威慑两个主要核武器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新型核弹头什么样
《防务新闻》称,五角大楼在声明中表示,这款新型核武器属于B61系列核炸弹,它被命名为B61-13,将取代美国核武库中部分较早的型号。这已经是美国近年来公开的第二种新型核武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曾宣布开始批量制造B61-12核炸弹。
桑迪亚实验室发布的B61系列核炸弹照片
美国“突发防务”网站介绍称,美国核武库中,除了陆基和潜射洲际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外,美国空军还保留了部分可以由战机空投的B61系列核炸弹,后者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发,已衍生出多个型号。B61系列核炸弹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爆炸当量。据称,该系列中威力最大的B61-7核炸弹,爆炸当量为36万吨TNT,而B61-12的当量最低可调为300吨TNT,因此相比冷战时期那些动辄上百万吨TNT的大当量核弹头,B61系列核炸弹被普遍认为具备战场使用价值,实质上是降低了核门槛。
《防务新闻》介绍说,这次公布的B61-13是以B61-12为原型的大当量核炸弹,将用于对受到高度保护的设施,例如地下战略指挥和控制中心等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如果B61-13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和拨款,将由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负责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B61-13和同系列核炸弹一样,可以由北约国家的B-2、F-15、F-16和F-35等多种轰炸机与战斗机携带,但五角大楼透露,它将仅供美国军方自用。
B61系列核炸弹可由战斗机携带
据介绍,B61系列核炸弹的更新换代并非是制造全新核弹,而是更换老式核弹的外部套件,“这样美国可以在不增加核武器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强大的核打击能力”。但即便如此,相关费用仍高得令人咋舌。负责研制工作的美国能源部桑迪亚实验室透露,B61-12核炸弹的平均成本为2750万美元,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核武器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透露,B61-13将采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制的B61-7相同的核弹部分,并配备与B61-12类似的外壳和尾部套件,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现有B61-12核炸弹的生产线。五角大楼在声明中强调,“B61-13将通过现代战机挂载,从而增强针对我们对手的威慑能力,同时让盟友和合作伙伴放心。它还将为总统提供更多选择来打击更坚固、大面积的军事目标”。
专门针对地下加固目标
克里斯滕森表示,五角大楼官员表示,预计 B61-13的生产量非常少,可能只有几十枚,目前美国核武库中的此类核炸弹总数在400-500枚之间。《防务新闻》透露,尽管预计产量很少,但它直接关系到美国政界已经持续多年的一场争执。报道称,按照规划,B61-13核炸弹将取代B61-7和B83-1等老式核炸弹,其中B83-1是美国核武库中威力最大的型号,爆炸当量超过120万吨TNT,相当于1945年美军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威力的80倍。
美国奥巴马政府曾宣布将退役并销毁全部B83-1核炸弹,但他的继任者特朗普上台后推翻了这一决定。如今拜登政府试图再次努力退役B83-1,但遭到共和党议员的强烈反对,他们主张“美国需要大威力的B83-1核炸弹,以打击对手深埋在地下的坚固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能部分取代B83-1打击地下加固目标的B61-13有助于争取共和党方面的支持。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亚拉巴马州共和党人迈克·罗杰斯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共和党人罗杰·威克在联合声明中强调:“B61-13不是一个长期解决方案,但它将为我们的指挥官,特别是在太平洋和欧洲地区的指挥官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美国“动力”网站也注意到,美国研制B61-12核炸弹时曾宣称,通过提高命中精度,让爆炸威力集中释放,B61-12可以取代专门针对地下坚固目标而设计的B61-11和B83-1核炸弹。其中B83-1完全依靠巨大的爆炸当量摧毁地下目标,而B61-11是专门研制的“地下堡垒毁灭者”,配备了贫铀弹头、延迟引信和尾部助推火箭发动机,使它可以深入地下深处再引爆,从而摧毁类似俄军科斯文斯基·卡门基地等专门加固的地下掩体。但“拜登政府拒绝发布《202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的完整非机密副本,新宣布的核弹计划似乎表明,B61-12并未实现原先规划的相关能力。因此五角大楼研制B61-13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替代B83-1。”
克里斯滕森表示,“B61-13提高了爆炸当量,显然会对目标产生影响。假设美军要摧毁一个非常坚固的设施,是用1枚B61-13,还是用2枚B61-12,是需要去考虑的。”
报道猜测称,由于五角大楼关于B61-13的情况说明书根本没有提及 B61-11,这表明后者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留在美军核武器库存中,或者未来美军还将继续研制一种专用的钻地核炸弹。美国国防部在声明中提到,“虽然B61-13将为总统提供针对某些较坚固和大面积军事目标的额外选择,但五角大楼将按照指示,单独继续完成和实施击败加固和深埋目标的综合战略”。
针对中俄意图明显
让外界担心的是,美国军方和媒体几乎都毫不掩饰地将研制B61-13新型核炸弹的目标对准中俄。《防务新闻》称,罗杰斯和威克在联合声明中宣称:“正如战略态势委员会最近指出的那样,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进行全面的军备竞赛,而美国则在原地踏步。应对这一威胁需要我们的威慑态势发生巨大转变,而不是渐进或零碎的改变。”五角大楼表示,建造这种新型核武器的决定是根据《2022年核态势评估》所展现的“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美军需要对其核力量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当威慑其两个主要核武器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
“动力”网站宣称,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建设地下指挥控制中心及配套设施。2021年俄总统普京证实,俄军已经基本完成新的地下核指挥和控制设施的掩体建设。报道称,俄罗斯已经有两处地点符合相关描述,一处位于乌拉尔山脉北部的科斯文斯基·卡门基地,另一处位于南乌拉尔山脉的雅曼陶山基地。它们深埋在约300米厚的坚硬花岗岩下,即便遭遇核打击时也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中国一直在为洲际导弹建造巨大的加固发射井,并拥有可以容纳各种关键资产的地下设施。”报道还提到,朝鲜和伊朗近年也大力建设越来越深的地下基础设施,以保护关键资产免受美国的打击。
有分析认为,美国近年来不断更新核武库,宣布研制或列装包括W93、W76-2、B61-12和B61-13等多型核武器,其中部分型号已经实战部署,例如2019年W76-2低当量核弹头跟随“田纳西”号战略核潜艇开始水下战略巡航;从2022年开始,B61-12也被部署到欧洲。美军新型核武器的功能正从早先的威慑转向针对意图明显的实战化,同时美军还举行了一系列核威慑演习,这些举动将极大影响全球核平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表示,美国才是世界最大的核威胁来源,美方应彻底反思自己的核政策,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以有意义的实际行动减少核风险,以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全球和地区的和平与战略稳定。
本报特约记者 谢 昭
延伸阅读
美方发布报告炒作"中国有超500枚核弹头" 外交部驳斥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乌元春】据美国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10月19日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估计,截至5月,中国军队武库中拥有超过500枚可使用的核弹头,到2030年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弹头。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在10月20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外媒记者“上述情况是否属实”的提问时表示,首先,美方的这份报告和此前的类似报告一样,罔顾事实,充满偏见,散布“中国威胁论”,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维持军事霸权找借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毛宁强调,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我们始终把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核军备竞赛。中国的核政策在核武器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就不会受到中国核武器的威胁。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大、最先进核武库的国家,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持续投入巨资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推进战略力量前沿部署,强化对盟友的延伸威慑。这些政策行动加剧核军备竞赛与核冲突风险,只会恶化全球战略安全环境。”毛宁表示,我们敦促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国防建设,停止年复一年地发表这种不负责任的报告,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稳定。
美部署小当量智能核武
美部署小当量智能核武
截止目前,核武器仍是人类制造的威力最大的武器。上个世纪长达数十年的冷战之所以没有演变成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性大战,根本原因在于美苏的庞大核武器形成了恐怖的核平衡,极大地对冲了双方的战争冲动。冷战后,美俄的核平衡一直未被打破,但俄罗斯整体国力陷入左支右绌的困境,令美国产生了冒险冲动,频繁启动新型核武器研发项目,试图谋求一家独大的核武优势。
就现状而言,美国现役的核弹头包括W78、W87、W76、W88、W80、W84、B61和B83等型号,分别装配或搭载于“民兵3”、“三叉戟”ⅡD5两种弹道导弹和B-52H、B-1B、B-2三种战略轰炸机上。美国当前的新型核弹研发和改进项目,主要集中在W76、B61两种类型。
美国研发新型核武器,并不是在扩大当量上着力,相反还大大降低了当量,而是致力于提高精度和智能化水平,尽可能减小核武器的附带杀伤。这是因为,传统核弹的巨大杀伤和广泛破坏性,使得大国在使用核武器时,不得不考虑道义可能遭受谴责,并陷入舆论被动;但如果通过提高命中精度,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核弹当量和放射性沾染危害,似乎就可以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成为能够投入常规战争的战术核武器。
有人认为,低当量核武难以起到战略威慑作用,然而,美国正是要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迂回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核威慑能力,也就是试图将新型核武用于常规战争,通过能够投入实战的现实可能性“立威",迫使其他国家疏远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从而达到孤立对手的效果。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持续发展新的反导系统,削弱战略竞争对手的核威慑能力,最终迫使战略竞争对手臣服。
美国发展的新型核武,已知的有两种。一种是W76-2低当量核弹头。该弹头当量大约5000~7000吨(W76-1为10万吨),主要装配“三叉戟”ⅡD-5潜射洲际导弹,目前已经装备于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田纳西”号。另一种是B61-12可变当量的智能化核炸弹。这种核弹可由美军战略轰炸机或战术飞机携带。2020年8月,F-35A以超声速飞行期间,从内部弹舱中投掷了一枚未携带核战斗部的B61-12核炸弹,此次试验引发了全球关注,智能化的B61-12核炸弹与F-35A隐身战机组合,意味着美国能实施快速隐身突防并投掷核炸弹的方式,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事实上,美军曾为B61-12核炸弹选择过多种载机,但B-2A战略轰炸机飞行太慢,F-15E、F-16C速度倒是快,但无法隐身,突防效果难以保证。
从现有公开资料分析,B61-12是美军对现役4种B61核弹进行延寿升级的产物,应用的关键技术有两项。一方面,采用了新型尾翼制导套件,其核心部件是制导控制组件,包括任务计算机、惯性测量装置、GPS接收模块和电源模块。为降低下落速度,控制空中轨迹,采用了直径7.32米的降落伞。美军宣称,B61-12的命中精度在30米以内,比原有型号大幅提升。根据理论分析,炸弹精度每提高一倍,打击目标所需的当量可以降低到原来的八分之一。B61-12的精度显著提高,弹头当量就可以大幅降低。据悉,弹头可按照300吨、5000吨、1万吨、5万吨4种当量调节,能够灵活执行战术或战略打击任务。
另一方面,应用了自旋火箭技术,用于姿态控制,提高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能使B61-12具备一定的滑翔能力,从而提高了射程,甚至可以进行防区外打击。B61-11具备贯穿15米混凝土层的钻地能力,B61-12进一步进行了性能优化,因此能够打击深藏地下的目标,所产生的核污染很小,这就使得美国在未来常规战争中使用它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总体来看,B61-12同时具备战略和战术核炸弹两种属性,作战灵活度很大,美国已把B61-12核炸弹视为未来的一张“王牌”,计划用它来取代现役的4种B61核炸弹,计划装备数量多达480枚。
随着美国紧锣密鼓研制和部署新型核弹,全球核武器使用门槛不断降低,大大增加了爆发核战的可能性。虽然W76-2或B61-12都经过特殊“编辑”,被美军称为“清洁核弹”,但毕竟依旧是核武器。一旦这些核弹投入实战,即便附带伤害很小,也难免引发有核国家的核报复。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军装备新型小当量智能核弹,最大的威慑对象并非俄中等核大国,而是美国认为需要给予“颜色”的中等军事强国。
放射性粉尘令美国探索新的核武器
放射性粉尘令美国探索新的核武器 爆炸能量全靠核裂变
核裂变反应会产生许多放射性物质,包括200多种放射性核素,还有核爆炸过程中产生的中子与大气、土壤、建筑材料中的核素发生核反应形成的中子活化产物等,以及剩余未起反应的核素等。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发生一系列的衰变,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主要为β射线和γ射线,会在反应区域留下长远的放射污染。
而核聚变反应是不会产生放射性元素的,因此不会造成长期的放射性污染。
1954年3月1日,美军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的“城堡行动”中进行了代号为“喝彩”的核试验,引爆了一颗氢弹“小虾”,其当量高达1 500万吨TNT,是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的1 000倍,它是美军进行的历次核试验中当量最大的一个核装置。本次核试验也是美国开展的首次氢弹试验,其中核聚变反应贡献的能量为15%~40%。
爆炸几秒种内火球就扩散到7.2千米宽,14.3千米高。1分钟以后,蘑菇云升至距地面14千米的地方,直径达到11千米。10分钟后,蘑菇云就上升到大气层内39 000米高空,直径达到100千米,方圆400千米内都能看见。爆炸后,放射性核尘埃扩散到附近的朗格拉普环礁与乌蒂里克环礁,散布面积达到16 000平方千米。
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对试验场及其周围地区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在附近海域作业的上百艘渔船及马绍尔群岛的两万多名原住民发生严重的辐射中毒。比基尼环礁附近的岛屿上甚至下起了“核雪花”,有的地方铺满的“核雪花”甚至达2厘米厚,导致共253人被迫疏散、寻求医疗援助。距爆心116千米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上的23名船员也辐射中毒。
为了应对公众对放射性尘降的恐慌,美国政府决定设计一种干净的核弹。这种核弹的威力仍然十分巨大,能够达到数百万吨TNT当量,而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依靠聚变。美国随后进行了多次热核武器试验,探索降低热核武器中的裂变比重的方法。
由于以前的大当量热核武器使用了裂变材料(未浓缩的天然铀-238)制成反射层,其裂变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在“干净”的核弹中反射层就不能用可裂变的材料,这种“干净”的核弹为了达到同样的当量就需要非常巨大的体积。
在相同的质量下,用裂变材料铀-238做反射层的“脏”的核弹的当量要大于“干净”的核弹。1956年5月28日,美军在比基尼环礁进行的“红翼鸫行动”中,代号Zuni的核试验测试了一枚核弹“低音管”。在这枚核弹中,所有的铀-238都用铅或钨来代替,当量为350万吨TNT,85%的能量都来自聚变,另外15%的能量来自裂变。
在公开的核试验结果中,聚变能量提供能量的比例最高的几次是:1956年7月10日,美军“红翼鸫行动”中代号为“纳瓦霍”的核试验,爆炸当量为450万吨TNT,95%的能量都来自核聚变,核装置使用了铅代替铀-238;
1958年7月12日,美军“压缩饼干行动”中代号为“白杨”的核试验,爆炸当量为930万吨TNT,95.2%的能量来自核聚变,核装置使用了碳化钨代替铀-238;以及1961年10月30日,苏联引爆的5 800万吨TNT当量的“沙皇”(又称“大伊万”)炸弹,97%的能量来自核聚变,核装置使用了铅代替铀-238。
1956年7月19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斯特劳斯说,“干净的”核弹“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两天以后,“低音管”核弹的辐射版本在“红翼鸫行动”中的Tewa核试验中引爆。这枚核弹的当量是500万吨TNT,以铀-238作为反射层,其87%的能量来自裂变。
这枚核弹的威力被刻意地降低了,以使放射性尘埃降落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从这次试验中取得的数据最终促成了美国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MK-41的列装,这种核弹有三级,当量2 500万吨TNT,也是美国列装的比威力(当量质量比)最大的核武器,它由空军的轰炸机携带,但是从来没有满当量测试过。
美国刚研制出原子弹那会儿,它有能力毁灭世界吗?
美国没有能力毁灭世界,即使今天也没有能力毁灭世界。理由是:
美国在1945年8月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一共生产了3颗,(另一说4颗),第一颗用于实验,第二颗于8月6日轰炸广岛,第三颗于8月9日轰炸长崎,(另一说第四颗没炸)一共就3、4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wjgl/635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