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米里面加什么更加软糯(端午节包粽子,哪些包法能使粽子咸香软糯、甜而不腻?)

玩机攻略 2023-10-09 13:35:23   点击量 : 4954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包粽子米里面加什么更加软糯

包粽子米里加圆糯米更加软糯。一共四个步骤,下面是包粽子的详细操作:

操作/步骤

1

腌制肉

肉洗净,切大块,加入所有腌肉调料。抓匀,盖上保鲜膜放入冷藏室腌制一夜。

2

浸泡圆糯米

圆糯米浸泡2个小时,沥干水分,加入所有调味料拌匀腌制半小时。

3

底部填入糯米

底部填入一勺糯米,然后再放上肉。

4

包裹

最后上面再铺上两勺糯米粽叶包裹即可。

END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包粽子米里面加什么更加软糯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端午节包粽子,哪些包法能使粽子咸香软糯、甜而不腻?

粽子这种食品主要在国内流行,有以下几种包法可以让粽子更加的咸香软糯,甜而不腻:

第1种方法是先把糯米泡水,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因为泡完水的糯米水分会更加的多,在蒸煮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水分流失,也可以保持粽子的内部不会干。从而保证了粽子的咸香,吃起来不会硬。想要粽子甜而不腻,可以在包粽子的时候加入少许的白糖,或者加入一颗蜜枣,可以解决粽子的甜味。

第2种方法是在包粽子时一定要包严实。如果包粽子的时候,角的地方留有缝隙,会使得粽子在蒸煮的过程中水分流失更加的严重,蒸出来的粽子也会有一些干,吃起来的口感没有咸香软糯。正确的做法是添加少量的糯米之后,是每一个角都沿着上一层的粽子叶紧密地包在一起,包好之后要查看一下粽子的三个角是否留有间隙,如果有间隙可以想办法用绳子扎紧。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非常的软,口感也会非常的好。

第3种方法是在包粽子之前先把粽子叶在锅上蒸煮10分钟。蒸过后的粽子叶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咸香味,并且叶子更加的有韧性,在包起来时不会断裂。加上之前用水泡好的糯米包起来进行蒸煮,这样做出来的粽子也可以保持甜而不腻,口感非常好。

其实可以导致粽子的口味口感比较好甜而不腻的方法并不是包粽子的手法,而是粽子叶的质量以及糯米的质量,人们在购买包粽子的材料中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糯米和粽子,即使包的手法不尽人意,包出来的粽子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口感,相反如果选择质量较差的糯米和粽子,即使有非常好的包粽子手法包出来的粽子,口味也比较一般。

粽子放哪些配料更加好吃?

作为美食之国,自然在包粽子这件事上也有多种花样。就口味来分,平时喜好甜食的南方人反而更喜欢吃咸粽,而爱好咸味的北方人反而偏好甜粽。而潮汕地区有种粽子的包法则解决了这种甜咸粽之争,将甜咸两种馅料包在一起,一次性满足两种口味需求。

按照口味来说,一般就是甜咸之分,而到馅料的使用上就花样百出了。比如鲜肉棕、蜜枣棕、杂粮棕、碱水棕、水晶棕、豆沙棕、八宝棕、紫薯玉米棕、香菇鸡肉棕、水果棕……

而若问我粽子放哪些配料更加好吃,那必须是加咸蛋黄和五花肉了。糯米粘糯的口感混合粽叶的清香,再加上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和绵沙流油的咸蛋黄的加持,真的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我最喜欢的咸蛋黄鲜肉棕的做法给你:1、准备粽叶、棉线、糯米、五花肉、咸海鸭蛋、生姜、盐、老抽、生抽、料酒、鸡精、食用碱

2、糯米和粽叶提前泡发过夜,糯米沥干不然包的时候容易漏汁,粽叶再用开水煮三五分钟消毒杀菌。

3、五花肉切小块,加生姜、盐、老抽、生抽、料酒腌三五个小时,也可以跟粽叶糯米一样腌制过夜更入味。

4、糯米撒一点食用碱、老抽、鸡精、盐,搅拌均匀,试下味道,淡淡的咸味就可以了。

5、然后包粽子,先放糯米,再放馅料,最后再铺层糯米,包好。

6、然后将包好的粽子用高压锅压一个小时,或者在普通锅里煮2个小时。

7、开吃!

小贴士:

1.?经验告诉你蛋黄棕要想做的好吃,不要偷懒买真空包装的咸蛋黄,买生咸海鸭蛋分离出来的咸蛋黄最好吃。

2.?糯米和粽叶都要提前用清水泡过夜,泡好后沥干, 包粽子的时候手不要太用力,我开始的时候老包不好总是漏米,后面手放松点包就包的很好了。

3.?糯米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的物质,会增加胃的负担,建议肠胃不好的朋友,包括老人和小孩,不要吃太多,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泻和胃酸过多等症状,粽子再好吃,也要节制哦!

怎样让糯米粽子更软

糯米事先用水泡好

学包粽子

材料:糯米(新米最好)、馅料、食盐、烤过的海苔片(长方形)。

制作步骤:

1.将手洗干净湿润,再把一碗饭的分量放在左手手心上先稍压平,中间放入准备好的馅。

2.将饭往中心包起,成为一个圆球状。

3.左手稍微曲起,并弯成山状,将饭团稍加压挤形成三角形状。然后将饭团数次翻转。

4.左右两侧边用手指往内略压,让两边圆凸起,将成形的饭团放在盘子上,再将双手弄湿搓上少许盐。

5.将饭团再塑一次形,以便将手上的盐融入饭团。

6.将做好的饭团放在海苔中,并稍压一压,使海苔黏紧饭团。然后,掀起两侧的海苔将三角饭团包起即可。

制作时间:熟练时每5分钟可做1个。

给高手送上几点提高技巧:

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2.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

4.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猪肉棕

配料: 圆糯酌量、五花猪肉300公克、盐1/3匙、粽叶及水草绳适量、酱油1/3碗、米酒、味精各少量

做法: 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4小时,熄火焖1小时。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80g,脂肪170g,醣类463g,钠3930mg,胆固醇210mg,热量3790cal

绿豆鸭蛋粽

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咸香鸡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鸡肉800克、薯仔400克、虾米80克、蒜蓉1汤匙、生抽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若干、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做法:1、将鸡肉、薯仔和大葱头剁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等调料拌匀。

2、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烧热锅,用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做法1中扮匀的馅料,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高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如果是普通煲须煮2小时左右。

正宗金牌广式裹蒸粽

用料: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做法:1.将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发起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个半小时以上,然后用胡椒粉、葱油、味精、盐来腌味。芋头切块炸过,备用。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

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4、将荷叶左右两侧对摺抓紧,再前后对摺抓紧包成四角形,用碱草包紧打结即可。5、用水煮粽子四小时即可上桌。

温馨提示:

粽子好吃要看内馅,但挑选好的粽叶也很重要。最好是选择比较有韧性、柔软不易破碎、并且颜色漂亮的粽叶,粽叶需要先泡过水,使其恢复韧度才好便于包裹。

粽子配茶的学问

如果你吃白粽子,没有任何馅料,可以搭配喝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

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粽。如果你吃特别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就可以喝这两款茶。

如果吃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尤其是普洱茶,它是上乘的选择,因为它属性甘冷,去脂效果好;而菊花茶能降降吃粽子的火气。咸甜的粽子如椒盐、蛋黄等可配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有温润的美感,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wjgl/571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