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军至150万,新建两大军区,俄军未来3年“大调整”有什么“大考虑”
扩军至150万,新建两大军区,俄军未来3年“大调整”有什么“大考虑”
(原标题:扩军至150万,新建两大军区,俄军未来3年“大调整”有什么“大考虑”?)
资料图
在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之际,17日有关俄罗斯武装力量将进行“重大调整”的消息吸引各方视线。当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将在2023年至2026年期间将俄军总兵力扩充至150万人,并在原有五大军区的基础上新设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大军区。
分析人士认为,俄方的举动既是对北约东扩的回应,也是针对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中暴露的短板进行调整。
两大军区“重新开张”
绍伊古是在17日召开俄军扩员问题会议时做出上述指示的。在官方发布的一段约3分钟的视频中,他身穿作战服主持会议,表示将在2023年至2026年落实俄武装力量大规模调整等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划将俄军总兵力扩充至150万人,将特别重视招募合同兵(至少为69.5万人)。这也被视为去年8月俄总统普京签署扩军命令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大幅增加军队员额,确保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有效应对北约安全威胁。
第二,新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大跨军种战略军区,以优化西北战略方向兵力部署,尤其为应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可能出现的新威胁。
俄《观点报》指出,俄罗斯按照地域原则分为五大军区:西部军区(总部在圣彼得堡)、中部军区(叶卡捷琳堡)、南部军区(罗斯托夫-顿河)、东部军区(哈巴罗夫斯克)和北方舰队(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联合战略司令部)。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早在1864年就已设立,并于2010年被解散(莫斯科军区最后一位指挥官,恰恰是现任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格拉西莫夫)。而在当下,随着苏联时期保持中立的瑞典和芬兰成为北约的东北翼,俄罗斯重新恢复两个军区、保卫北方的迫切性越来越明显。
绍伊古 图自外媒
第三,与芬兰接壤的卡累利阿地区将由新组建的列宁格勒军区接管,在该地区将部署一个集团军。同时,在卡累利阿将组建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空降突击师。
第四,将西部军区、中部军区、东部军区和北方舰队的7个摩托化步兵旅改制成师级建制。同时还将加强空天军部队、海军部队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兵力。
第五,根据军队的需求,增加在武装部队培训中心培训专家。
俄武装力量将做出重大调整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早在去年12月,绍伊古曾在俄国防部扩大会议上专门就上述几点提出过计划,并得到俄总统普京的支持。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西方国家集体对俄罗斯发动代理人战争,俄罗斯国家安全理应获得无条件保障,俄国防部正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补齐短板因应变局
分析人士认为,俄方的举动既是对北约东扩的回应,也是针对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中暴露的短板进行调整。
首先看扩军。
有军事观察员认为,这反映了俄军思维上的转变。近年来俄罗斯将大战动员型军队转变为常备机动型军队,把军队员额缩减至约100万。然而,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战况表明,精干型军队难以满足高强度对抗消耗战需求,俄军遂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幅扩充军队员额,计划通过改进兵役征召体系等措施,确保征召入伍人员与作战任务需求相匹配,尽快形成战力。
俄《祖国军火库》杂志主编阿列克谢·列昂科夫认为,随着俄罗斯军队使用S-500防空导弹、安-235反导系统等新型军事技术装备,对军事专业人员的需求数量不断上升,且需要至少3年的培训时间。另一方面,考虑到挪威和芬兰“入约”带来的威胁,需要将10多万新征士兵部署到12支新部队中。这是俄罗斯在未来数年扩充武装力量的主要原因。
S-500防空导弹系统。来源:中国军网
俄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巴尔托什认为,俄罗斯确实需要一支规模更大、训练有素的军队来对抗强大的北约军事集团,该计划将提高俄军的实力、战斗力和质量。此次军队改革的核心力量将是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中获得或正在接受战斗经验的人。
其次看新建军区。
阿列克谢·列昂科夫认为,圣彼得堡实际已成为抗击北约的最前线。列宁格勒军区有很多沼泽地带,限制了俄军重装部队的机动性。反观北约,凭借空军和陆航优势,它能从该地区渗透攻击俄军后方。况且,该地区建有一系列重要军事设施,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基地、导弹核潜艇基地、海军基地、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和新地岛上的核设施。因此保卫这一地区安全至关重要。
这位专家指出,考虑到美西方正图谋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列宁格勒军区应当做到在缺乏西部军区支援的情况下,独立保护人口稠密地区免受外部威胁,应配备最现代化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
俄退役上校、军事专家阿纳托利·马特维丘克认为,北约可以从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方向逼近俄罗斯边界,直接威胁俄罗斯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包括圣彼得堡等要地。俄方将在国家边界上部署军事人员并进行大量的电子监视和侦察,从而为敌方可能的入侵进行预警,尤其要防备芬兰和瑞典的部队对俄罗斯领土发动闪电战。
此外,新建的军区也可能同邻近的白俄罗斯形成军事策应,并在北极地区推进战略协同。
再看摩托化步兵旅改制成师级建制。
有分析认为,这体现出俄罗斯重建以陆军为核心的联合作战体制。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让俄罗斯充分认识到,陆地战场的胜负仍是左右战争结局的关键。推动旅改师进程是其中重要一环——旅机动灵活,但编制员额较小、力量有限,无法有效应对持久高强度消耗战。因此需要发挥俄军传统大兵团作战优势取得战场主动权。
有观察指出,俄军宣布新计划正值乌克兰局势再次胶着之际。在巴赫穆特和索列达尔战事不断的情况下,西方却在不断拱火——美英和欧洲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或承诺提供步兵战车、主战坦克重型军事装备,美军还对乌克兰军队进行新一轮更大规模作战训练……一切都表明形势不容乐观,2023的和平赤字可能进一步凸显。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冷战结束30年,俄罗斯迎来首次扩军,真是被乌克兰“打残”了吗?
冷战结束30年,俄罗斯迎来首次扩军,不是被乌克兰“打残”了。
一、俄罗斯迎来首次扩军
俄罗斯卫星新闻机构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当日签署了一项法令,将俄军从一百零一万三千多名增加至一百一十五万,此次的扩军人数将达到十三万七千名。此项法令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俄罗斯各地的征兵机构,将根据最新的招募计划招募新的兵员。这一次的兵力增长很大,已经超过了总兵力的一成,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扩张,在当今世界已经很少见了。
自从苏联崩溃后,俄罗斯就一直在缩减军队的数量,这一次,足足增加了十三万七千人。
二、俄军扩军不是被乌克兰“打残”了
在许多人看来,“战斗民族”拥有大量的兵力和编制,但事实并非如此。冷战期间,苏联军队的总人数曾达到四百万,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力量。但随着苏联的崩溃,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削减军事力量。直到2003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才稍稍好转不过比起组建军队,俄政府目前最优先考虑的还是经济和民生问题,毕竟在军事上的投资并不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生活。
由于军费极其有限,俄罗斯军方难以实现军事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全面发展,只能在一些关键领域寻求突破,非关键领域则是完全舍弃或者半抛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放弃或半放弃的领域,继续成为了俄政府和军方裁撤的对象。
现在,俄罗斯军队的总人数大约只有101万,而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世界强国中,俄军的军队数量是最小的,比解放军的200万现役士兵和143万美国士兵都要差得多。
尽管普京签署的增兵计划,但俄罗斯军队115万人的规模依然位列第三。
俄军职业化建设与改革重点有哪些方面
俄军职业化建设与改革重点有哪些方面
军队职业化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就俄军改革重点而言,主要着眼于军队补充制度改革、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和军人社会、精神心理保障改革等方面。
一、军队补充制度改革
军队补充是俄军常用的军事术语,它指国家为满足武装力量对人员的需求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完善的补充体系能够在平时使军队保持应有的编制员额和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在向战时过渡时及时实施全面动员,在战时确保补充作战部队损耗和组建新部队的人员需求。俄军事政治高层对补充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先后出台多项法律,确立了义务制与合同制相结合的混合补充制度,并着手合同制改革。
俄军补充制度改革包括军官合同制改革、合同兵役制改革和预备役合同制改革三项内容。
1.推行军官合同制改革,留住军队骨干
20世纪90年代初,俄军队规模大幅缩减,军人威望严重下降,相当一部分军官开始不安心于服役,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军官队伍的稳定,对军事改革乃至军队日常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俄军决定引入合同制,利用契约精神激活军官服役的动力。
1993年出台的《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和《俄联邦武装力量军人签订服役合同书与退役办法暂行条例》国防部长命令规定,俄军现役军官、准尉、预备役公民、军校学员有权在自愿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与国防部签订服役合同,进而成为合同制现役军官,而不愿意继续服役的军官则可退役。
从1993年8月至1994年底,俄军所有军官分批与俄国防部签订了服役合同,而以后所有加入现役或继续服役的军官也必须先签订服役合同。合同制使国家和军官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关系保障下,国家保住了军队骨干,军官获得了可靠的职位和收入。
2.实施合同兵役制改革,提升合同兵的数量和质量
合同兵役制改革是俄军职业化改革的核心,俄历届领导人都将兵役制度改革作为任内军队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余年的改革过程中,俄军在合同兵役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2~2000年,俄军确立了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在大规模裁军的背景下增加了合同兵的数量。1993年2月,俄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兵役义务与服役法》,正式确立了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方案多次调整,使改革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这一阶段确立了混合兵役制,大幅缩减了军队员额,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之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为2001~2010年,俄军启动了分阶段向合同兵役制过渡的联邦专项纲要,合同兵数量显著增加,但随即陷入停滞。普京执政后,迅即着手推动军队职业化改革,他放弃了之前盲目提高合同兵数量的做法,开始采用成建制地组建合同兵部队的职业化改革思路。
俄军首先从2002年9月至2003年底在王牌部队第76近卫空降师进行合同制改革试点,之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04~2007年部分兵团和部队兵员补充转向合同制的联邦专项纲要》。该《纲要》规定,从2004年起,俄常备兵团和部队的兵员补充将完全转用合同制,义务兵服役期自2008年起由2年缩短至1年,义务兵仅用于补充非常备部队和国家后备力量,以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通过实施该《纲要》,俄军士兵和士官中合同兵的比例达到了40%。但是,《纲要》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根据俄联邦审计署2008年7月的审计结果,截至2008年1月1日,俄国防部招募的合同兵仅为原计划的79.9%,合同兵役制的吸引力和常备部队的战备能力均未达到预期水平。
与此同时,国防预算已无力供养日益增加的合同兵,且合同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不能令人满意。俄意识到这种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思路不妥,遂于2010年秋宣布暂停征招合同制军人,逐步降低合同制军人的比例,同时相应提升义务兵的比例。俄军又重新回到以义务兵为主的混合兵役制的老路,军队职业化改革严重受挫。
第三阶段为2011年至今,俄军通过总结合同兵役制改革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军队职业化改革单纯追求合同兵数量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注重培养合同兵的军事职业素养。为此,俄自2011年起采取了若干措施完善合同兵役制,重启职业化改革,并朝预定目标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全新的、更加严格的招募标准。俄军对需由合同兵担任的岗位进行考察,并据此制定合同兵在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标准。
二是引入新的合同兵役选拔机制。新机制的特点是所有申请成为合同兵的公民都必须在教导部队、武备中学或军事院校进行培训,只有通过毕业技能考核的人才能签订服役合同。
三是加强对合同兵的鉴定工作。从2011年起,每年对合同兵进行一次考核鉴定,以考察其是否适合继续服役,并视情让其参加补训或复训。四是建立新的合同兵招募组织领导体系。
2011年3月,俄军经过综合研究国家人口、军队需求和财政拨款等因素,制定了新的合同兵役制改革目标:2017年前使合同兵数量达到42.5万人,平均每年需招募5万人。俄军还强调,本次改革绝不再急于实现数量增长,而是要坚持质量为先。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改革措施成效明显,俄军合同兵有计划地参加补训和复训,且总人数实现了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俄合同兵在整个武装力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义务兵,达到35.2万人。
3.尝试预备役合同制改革,建立精干的后备力量
随着军官合同制改革和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推进,俄军开始考虑建立与合同制军人服役制度相适应的合同制预备役制度,训练和储备能够补充常备部队的职业化后备力量。“新面貌”改革后,俄军裁掉了所有简编部队和架子部队,常备部队主要岗位均由合同制军人担任,此时进行预备役合同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2年12月30日,俄颁布《关于建立预备役部队问题对若干法律文件的修订》联邦法律,自此俄新的预备役制度正式确立。其具体改革举措:一是整个预备役分为预备役部队人员和后备兵员两部分。
后备兵员是指服预备役但未编入预备役部队的公民,他们仍承担部分预备役军人的义务,但不再被强制参加军事集训,是紧急情况下补充作战部队的第二梯队。二是建立领导组织体系。
二、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俄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普通教育基础上的国家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军事职业教育高于高等普通教育,由军事院校体系实施。该体系的主体是国防部下属高等军事院校。因此,俄高等军事院校网构成了俄职业军官培训体系。在该体系中,高等军事院校对军官(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和复训,并同时确认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水平。在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方面,俄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1.军事高等教育与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并轨
俄军将军事高等教育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使其能够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俄国防部于1994年4月颁布了新的《高等军事院校条例》,规定俄军院校实行国家统一的教育标准,采用与地方高等院校相同的三级教育体制。1998年,俄军又重新制定了军事专业的国家高等教育标准,解决了普通科学文化教育与军事专业教育相矛盾的问题,调整后的大部分指挥专业由5年制恢复为4年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2012年,俄开始启用第三代国家教育标准,俄军于2013年9月更新军事教学大纲,新大纲将教学重点转向塑造学员的领导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先进武器装备和现代军事对抗手段等。
2.完善军官的补充职业教育制度
俄军从2011~2012训练年度开始采用新的军官补充教育制度。这种体制的实质是,军官在整个服役期间要进行连续不断的培训,即军官在每次晋升任命之前,必须到相应院校进行一定时间的进修。如果一名排级军官能够从27岁到60岁走完33年的全部军官生涯,就需入院校学习7次,学习时间总计为33个月。俄军认为,新的补充职业教育体制是俄军事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它强调对军官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以期为“新面貌”改革后的俄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军官。
3.实行通才培养,提高军事人才适应能力
俄军对培养军官的初级高等军事院校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高等指挥与工程技术院校合并,把部分工程技术学校改为指挥学院,另一方面大幅增加指挥学院的专业技术课程,开设军事与技术结合、军政结合、文理工科交叉的课程,培养科学文化基础扎实的军事通用人才。
目前,俄军初级院校普遍实行“两段式”教育,前3~4年实行国家统一教育,完成标准大学教育,再用1年时间进行军事专业教育。以此培养的军人是既懂技术又会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在部队任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军人社会、精神心理保障改革
俄军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军人生活质量、提升军队社会威望与职业荣誉感、令军人职业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前提,是推进军队职业化改革的有力支撑。20世纪90年代,由于俄陷入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苏联时期所建立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几乎完全失效。
进入21世纪,俄军事政治高层开始重视改革与完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在一系列军队建设构想类文件中都将其列为优先任务。为实现军队职业化改革目标,俄军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物质保障、住房保障和精神心理保障等为重点,积极改善军人待遇,以确保职业化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1.物质保障
军人的物质保障包括薪金与各种福利,具体来讲就是军人及其家属所享受的货币与实物保障,以及国家特许的一些优待权利。自俄军组建以来,俄军人薪金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军人薪金长期未得到有效增长。据统计,1992~2004年军人所得薪金的购买力下降了50%以上。部分福利待遇也以联邦法律的形式被取消。面对军人权利日益受到损害、生活质量连年下降的状况,军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对国家的信任度也严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不得不对军人的物质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大幅增加军人薪金。自2012年1月1日起,军人平均加薪1.5~2倍,其增幅是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人薪金自此有了实质性增长,这也是2012年以后俄军合同兵数量实现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平衡薪金结构,提高基本工资。在新的薪金结构中,由军衔工资和职务工资组成的基本工资占薪金总额的一半,而各类津贴由原来的100余种减少到9种月津贴和4大类额外补贴,数额也明显变少,薪金整体结构趋于合理。三是提高货币补偿实物福利的额度。俄政府和国防部经调查发现军人并没有实际享受到法律规定的所有福利待遇,因此,决定取消军人及其家属的部分优待,并以货币的方式加以补偿,额度为每人每月约4300卢布。
2.住房保障
俄军建立之后,继承了苏军住房保障的基本制度,即现役军人分配或租住公寓房,退役军人由国家免费提供住房。然而,在国家实施大规模裁军的情况下,军人住房保障制度遭遇了严峻考验。一方面,为安置从国外撤回的军人,需要政府增建大量公寓住房,另一方面,大批退役军人也需要国家提供免费的永久住房。整个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军队日常活动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军人住房问题成为困扰军队建设与改革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俄国防部主要采取了下列三项措施:一是分批分类实行住房保障。由于住房保障缺口过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问题,俄国防部决定对合同制军人分批分类实行住房保障。按照计划,俄采取支付购房或建房补助金、直接交付住房等形式,为不同批次入伍的军人提供公寓住房或永久住房。
二是建立军人住房保障公积金与抵押贷款制度,合同制军人住房保障开始由现房供给形式向货币积累形式转变。国家为参加该制度的每名军人设立个人账户,在军人服役期间,国家将逐季度向个人账户内存入一定数目的购房款,三年后军人可根据个人意愿将这笔钱作为在国内任意地区购买私人住房的启动资金,而不必等到服役期满。截至2015年底,有超过35万名军人开设了个人公积金账户(未计入因各种原因已关闭的账户),14万名军人获得了住房,可见,利用公积金购房已成为合同制军人获得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
三是调整住房保障领导管理体系。长期以来,俄军住房保障工作由国防部营房管理总局负责领导,往下是各军区营房管理局、军兵种营房管理局、中央军事指挥机关营房管理局,再加上这些单位下辖的直属部队和分支机构,整个住房保障系统大约有9500名军人和文职人员。
3.精神心理保障
俄军一直强调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精神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并最终决定战斗乃至战争的胜负。俄军事活动家德拉戈米罗夫曾评价过战斗精神的重要作用。他说:“在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也就是决定胜负的时刻,意志力的作用就会越升到首位。”
因此,俄军在加强军人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军人的精神心理保障,注重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在俄军的战斗精神中,爱国主义是核心、起着凝聚军心的作用。
俄军战斗精神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崇尚进攻、英勇无畏和集体主义三个方面。俄军强调主动进攻而非消极防御,强调英勇无畏而非畏首畏尾,强调集体协同而非单打独斗,这些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战斗精神的养成,俄军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达成。
一是培养军人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将领,俄军很重视利用本国辉煌的军事历史和传统教育现代军人,培养军人的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
2013年,俄将西部军区第5独立近卫摩步旅和第4独立坦克旅分别重新改回塔曼师和坎捷米罗洛夫师,并且恢复了其历史称号,此外分别授予了第154独立警卫团和第130独立摩步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和“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荣誉称号。通过此举在俄军人心中强化了本国的军事传统和光荣历史。
二是尊重士兵及其权利。为了维护官兵的权利,俄军建立了“军官会议”制度,为军人维护权利相互提供支持。俄军于1998年专门通过并颁布了《军人地位法》,明确规定了俄罗斯军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国家对军人实行法律、社会和物质保障的基本政策,特别强调俄罗斯要“在国内营造一种氛围:尊重和信任武装力量、其他军队、队伍和机构、服兵役以及加强国防和保障军事安全有关的活动”。该法律还明确规定了“退役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权利和自由”,这为军人安心服役、保障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是将宗教作为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俄军自组建起就引进了宗教工作,并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宗教工作体制。俄国防部设有信教军人工作局,主要负责了解武装力量的宗教需求、随军神职人员的选拔等工作。在各军区司令部成立了信教军人工作处,主要任务是协调所有信教军人的工作机构,向部队和分队提供适当的宗教工作组织方法指导。在旅级以上单位设置“指挥员信教军人工作助理”职位,由符合要求的神职人员担任。这一职位的设置将神职人员的身份正式军队化,使其成为专门为军队信教人员服务的人员。
四、法律保障
纵观俄军职业化改革历程,立法是俄军公布军事政策、落实改革举措、监督改革进程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俄进行任何领域的一步改革都坚持立法先行。经过20余年的完善与补充,俄军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军队职业化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俄军实行职业化改革的法律保障体系层次清晰、职能明确。该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俄联邦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国防职能(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为国家制定其他法律文件和军人享受各种保障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是俄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联邦法律。此类联邦法律数量较多,如《兵役义务与服役法》《选择性民役法》《动员准备与动员法》《军人地位法》《老战士法》等,它们是武装力量建设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军队建设的组织程序和军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是指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国防部长令等形式批准生效的规范性条例、章程、规定等。如1999年9月16日俄联邦第1237号总统令批准的《服兵役程序条例》、2001年1月16日俄国防部长第30号命令批准的《武装力量士兵和士官补充指南》等,它们往往对武装力量建设和军人权利保障有十分细致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对联邦法律的重要补充。
另外,俄在法律文件宣传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俄法律文件公开程度较高,只要不涉密,都可以很方便地从多个渠道获取最新文本。在俄罗斯,规范性法律文件基本都是以总统令和政府令的形式公布的,俄总统网站和政府网站每日都会更新法令动态,确保民众第一时间获悉有关政策。(作者:韩喆 于淑杰,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wjgl/38.html
上一篇: 鸡肉还能怎么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