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山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九江县
九江山歌是以“三声腔”为典型特征,流传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县(汉初建县,名为“柴桑”)的山歌类型。
九江山歌在九江传唱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反映了九江当时山歌流传盛况。明代九江府志中,有“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记载。1996年3月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九江“三声腔”山歌已有50首作品入选。2007年,九江“三声腔”山歌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九江“三声腔”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主要价值:一是声腔多变,分高腔、平腔、低腔。高腔山歌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俗称“打窄音”、“挣红脸”;平腔山歌定调较低,句幅匀称,刻画细腻,长于抒情叙事;低腔山歌发音低弱,人们常用低腔山歌吟唱长篇故事。二是“唱白口”,人们可随时随地见人、见物触景生情,随口唱来。三是体裁为“三声”宫调五句体式,歌词多排比句。九江山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九江山歌“以口相传,即兴而歌”的方式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心想唱歌就唱歌,我的山歌比你多,日唱山歌当茶饭,夜唱山歌当被窝,口唱山歌心快活。”用生活中的普通语言,唱出了人们心底对山歌的感情。九江山歌以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淳朴的语言、巧妙的手法,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据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年间,乡人赵华堂自幼喜唱山歌。其子赵通利,生于光绪27年,自幼得其父传授山歌,成为当地山歌王。赵通利之子赵万江生于1939年,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为山歌演唱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物。
转载请注明:感谢您对生活常识网网站的认可,非常欢迎各位网友转载分享九江山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techan/6564.html
上一篇: 盘索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