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介绍

农业常识 2023-03-28 23:54:04   点击量 : 1373  

作者 : 农富经

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介绍

学名 Liriomyzahuidobrenisis(Blanchard)双翅目,潜蝇科。别名斑潜蝇。分布在新北区、北半球温带地区。近年已蔓延到欧洲和亚洲。1994年我国随引进花卉该虫进入云南昆明,从花卉圃场蔓延至农田。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已有为害蚕豆、豌豆、小麦、大麦、芹菜、烟草、花卉等的报道。是危险性特大的检疫对象。


寄主蚕豆、马铃薯、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芹菜、菠菜、生菜、黄瓜、菊花、鸡冠花、香石竹等花卉和药用植物及烟草等19科84种植物。


为害特点成虫用产卵器把卵产在叶中,孵化后的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嗜食中肋、叶脉,食叶成透明空斑,造成幼苗枯死,破坏性极大。该虫幼虫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幼虫还取食叶片下层的海绵组织,从叶面看潜道常不完整,别于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参见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成虫翅长1.7—2.25mm。中室较大,M3+4末端长为次生端长2—2.5倍。额明显突出于眼,橙黄色,上眶稍暗,内外顶鬃着生处暗色,上眶鬃2对,下眶鬃2对,颊长为眼高的1/3,中胸背板黑色稍亮。后角具黄斑,背中鬃2十l,中鬃散生呈不规则4 行,中侧片下方1/2—3/4甚至大部分黑色,仅上方黄色。足基节黄色具黑纹,腿节基本黄色但具黑色条纹直到几乎全黑色,胫节、跗节棕黑色。幼虫体白色后气门突具6—9个气孔开口。雄性外生殖器:端阳体与骨化强的中阳体前部体之间以膜相连,呈空隙状,中间后段几乎透明。精泵黑褐色,柄短,叶片小,背针突具 1齿。蛹初期呈黄色,逐渐加深直至呈深褐色,比美洲斑潜蝇颜色深且体形大。后气门突起与幼虫相似。


生活习性该虫在云南发生代数不祥。据国外报道此虫适温为22℃,在云南滇中地区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即3—4月和10一11月。此间均温 11—16℃,最高不超过20℃,利于该虫发生。5月气温升至30℃以上时,虫口密度下降,6—8月雨季虫量也较低,12月至下年1月月均温7.5— 8℃,最低温为1.4—2.6℃,该虫也能活动为害。滇北元谋一带年平均气温27.8℃,11月至翌年3月上中旬,此间均温17.6—21.8℃,最高气温低于30℃利其发生,3月中下旬气温升至35℃以上时,虫量迅速下降,4月后进入炎夏高温多雨季节田间虫量很少,直至9月气温降低,虫量逐渐回升。此外与栽培作物情况有关。云南中部蚕豆老熟期,成虫大量转移到瓜菜及马铃薯等作物上。南美斑潜蝇在北京3月中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以前数量不多,以后虫口逐渐上升,7月1日-7日达到最高虫量,每卡诱到244.5头,后又下降,7月28日-9月15日-11月10日虫口数量不高。该虫主要发生在6月中、下旬 -7月中旬。占潜蝇总量的60%一90%,是这一时期田间潜叶蝇的优势种。该虫目前仅在少数地区发现,但是危险性更大的潜叶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天敌有 Diglyphusisaea(Walker)、Pediobiusmit-sukurii(Ashmead)、Opiussp.等。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该虫向其他省市蔓延。(2)控制虫源。(3)其他方法参见美洲斑潜蝇。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方法介绍,更多农村致富相关常识,请关注生活常识网农富经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nongyechangshi/232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