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的探视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子女抚养 2023-02-11 21:32:55   点击量 : 14416  

作者 : 生活常识网整理

离婚后的探视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一、离婚后的探视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1、离婚后的探视时间规定:由当事人协议或法院判决确定的。

2、法律对探视权的规定:

(1)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

(2)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3)行使探视权需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4)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3、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离婚后在没有任何情况下可以申请变更抚养权吗

1、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可以委托律师进行民事诉讼,变更孩子得抚养权。

2、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3、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时间,探望子女的权利。

4、探视权属于身份权的范畴,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

5、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的一种身份权。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

离婚探视权一般时间怎么规定

离婚探视权的时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确定:

1、父母双方对探望时间和方式能够达成约定的,可以在协议中约定非直接抚养方每周或者每月在何时探望孩子,以及以何种方式探望孩子;

2、父母双方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会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父母的情况作出一个合理的判决,确定非直接抚养方在何时去探望孩子,以及探望孩子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离婚后探视权的时间规定是什么?

一、 离婚 后 探视权 的时间规定是什么? 一般以协商为主,双方本着实际方便的原则来定,不能太多。具体方式在离婚时由你们双方约定。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判决。一般每个月两、三次,情况不一样,法院的判决会不一样。没有次数的法律规定。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解除,在离婚后,不直接 抚养 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 世界上很多国家民法中都有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我国2001年4月28日修改并颁布实施的《 婚姻法 》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 探视具有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与子女 同居 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交流的渴望。通过探视权的行使,子女与探视的父亲或母亲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获得平时单亲抚养下所缺少的另一方的关爱,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使前去探视的一方增加与不由其直接抚养的子女之间的感情,形成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心,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 《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一般法院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如果另一方行使探视权明显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或十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另一方探视,可另行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视权。除此之外,任何人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 次数规定 一般以协商为主,双方本着实际方便的原则来定,不能太多。具体方式在离婚时由你们双方约定。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判决。 一般每个月两、三次,情况不一样,法院的判决会不一样。没有次数的法律规定。 因此,关于离婚后孩子探视权的时间的规定,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由双方协调后达成共识或者约定。探视权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法院人员进行沟通求助,进行调节或者裁判。孩子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考虑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fuyang/167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