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备考:中国古代戏剧常识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三大戏剧文化之一。与外来的各种戏剧样式(话剧、歌剧等)不同,中国戏曲全面运用了歌、舞、说、唱等艺术手段,并兼容了诗词、小说、武术、杂技、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或技术因素,充分发挥了空间和时间艺术的长处,成为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表演体系。
1.京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的典型代表。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起源于清代中叶,形成于道光年间(公元1825-1850年),有“国剧”之称。
京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种,并由此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京剧剧目非常丰富,有5000多个传统剧本。影响最大的有“三国戏”“杨家将戏”“红楼戏”等。
2.地方戏剧
(1)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表演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2)河北梆子,是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
(3)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4)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6)粵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7)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公基备考: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戏曲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ctxj/26752.html
上一篇: 昆剧演出史稿引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