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矿泥原料知识︱红泥篇介绍

茶器常识 2023-02-19 10:53:12   点击量 : 5526  

作者 : 生活常识网

紫砂壶矿泥原料知识︱红泥篇介绍

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和朱泥两部分。紫砂红泥和朱泥虽同属红泥类,但原料的成型性能、干燥及烧成收缩性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烧成后的色泽效果、胎质性能等也有所不同。朱泥烧成后一般胎质密度大、气孔小、结晶程度相对较高。其热传导性能比紫砂红泥要好。而紫砂红泥一般在保温、透气性等方面比朱泥更好。

紫砂红泥

紫砂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就是现在习惯称呼的红泥。矿料外观呈多种红色、黄色调,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呈多种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水。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其各项工艺性能与普通紫泥大致相同。

黄龙山大红泥

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不溶于水。部分矿料中有少量青绿色夹层,如不去除,烧成后会呈现白色砂点。熟泥可塑性略差,成型时极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对成型要求较高,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20~1150℃左右,收缩率5.5%。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也被称为大红袍。

黄龙山红泥(石红泥)

产于黄石岩层的夹层,呈多层状产出。产出时通常伴生有灰青白色的砂质页岩,伴矿有时处于红泥上部贴层,有时处于下部贴层。矿料外观质地不均匀,呈暗红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与黄石贴层的黄色状,断面略呈粗砂状。熟泥可塑性较差,成型时极易酥开、断裂,制作时沙性较重,不适宜单独成型,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50~1180℃左右,收缩率3%左右。烧成后呈红色略显暗灰,胎质比较疏松,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表面比较干涩,色泽效果略差。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产于浅表碎石层中,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细小的白色斑点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胎质呈细梨皮状,质地坚洁,表面细密光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

黄龙山红皮龙(野山红泥)

产于浅表黄石岩层下部。矿料外观呈褐红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紫褐色的斑纹状及浅绿色的斑点,表面有锈色及白色蜡质状。烧成后呈微暗红色,表面平整光润,胎质中红色砂点颗粒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黄龙山红泥

产于宝山矿区东部黄石岩层下部,矿料外观呈浅青黄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锈色及锈片状。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经一定的高温,胎质表面易产生黑气。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5.5%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胎质呈微梨皮状,砂质细密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宝山矿区降坡红泥

修建黄龙山休闲广场时产出。矿料外观呈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斑点、斑纹状,表面有透明蜡质感。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40~1170℃左右,收缩率6%左右。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川埠乡小煤窑嫩泥矿石黄泥(朱砂泥)

石黄泥属泥质细粉砂岩。一般产于嫩泥夹层,偶尔也产于嫩泥底部,含矿量极少。矿料外观呈浅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少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遇水能自行分散成小块状,但不溶于水。烧成后色似朱砂,故又名朱砂泥。经一定的高温呈砖红色。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不易起泡、起皱,变形率较小,能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一般烧成1120~1200℃左右,收缩率6.5%左右。烧成后表面似窑温欠火状,具有粉质感,但敲击的音频比同等烧结程度的紫泥、甲泥等胎质要高。继续加温烧成后的外观色泽、烧结程度,不似紫泥、甲泥等加温后能产生明显变化。烧成后胎质比较疏松,注水时能随水位高低变色。这和《阳羡砂壶图考》中关于朱色变色壶的记载十分相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chaqichangshi/284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