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翻译及注释(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文化教育 2023-02-27 13:54:28   点击量 : 1700  

作者 : 文学社

季札挂剑翻译及注释

原文季札①之初使,北过②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③,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④谁予⑤乎?”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⑥吾心哉!”

注释季札:春秋时期吴国贵族。过:拜访,探望。上国: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尚:还,仍然。予:赠予,给予。倍:同“背”,背叛,违背。译文季札刚出使时,向北路过徐国,前去拜访徐国的国君。徐国的国君非常喜欢季札佩戴的宝剑,但是没有敢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徐国国君的意思,因还要出使到中原各国,所以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季札出使回来后经过徐国,徐国国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就解下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坟墓前的树上,然后离去。

季札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还要把宝剑送给谁呢?”

季札说:“不是这样的。当初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把宝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文言知识

说“予”:“予”的本义是“给予”,读yǔ。如上文中的“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予”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赞许,称誉”,读yǔ。如《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又如,“嘉予”的意思是“赞许”。指“我”,作代词,读yú。如《爱莲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又如,《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人物故事季札挂剑,是著名的历史典故,也最能表达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

这则典故在《史记》、《新序》中均有记录,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多次在作品中提到此事。

“诗仙”李白在《陈情赠友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因为封于延陵(大约在今常州一带),又称延陵季子。

季札品德高尚,富于才学,却对权位淡漠。他一生多次出使于各国,在列国之中声名鹊起,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贤。

后人将季札称为“南方第一圣人”,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只是季札没有带学生,也没有成立自己的学说,因此并不是那么有名。

季札三让王位

吴王寿梦共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由于季札最为贤明,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接受,坚持把王位让给大哥诸樊。这是季札第一次辞让王位。

大哥诸樊等到父王丧期过后,又准备将国君之位让给季札,但是季札还是坚持不肯接受,这是季札第二次辞让王位。

大哥诸樊继承了王位,但是他仍然想着季札。他在临死前将王位传给了二弟余祭,希望沿用这种兄传弟的方式,最终让季札担任吴王。就这样余祭、余昧先后继承了王位。

后来余昧身患重病,临终之前,他说什么也要季札接替王位。季札被逼得没有办法,结果直接逃走了,跑到山水之间隐居了起来。这是季札第三次辞让王位。

由于国不可一日无君,最终余昧的儿子僚继承了王位。

这就是季札让国的典故。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启发与借鉴

季札的允诺只是生发于内心之中,旁人根本无从知晓,但他并不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自己的承诺。在季札看来,千金难买的宝剑与信义相较起来,简直微不足道。这种“信”到极致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

反观当下,别说承诺,连白纸黑字都想抵赖的人,大有人在。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做人诚信与否,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体现,更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条件之一。

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季札挂剑的故事讲的是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结束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他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季札挂剑的故事

春秋后期,吴国的四公子季札为人十分重义气,对功名财富看得很淡,因此在吴国很有贤名。吴王寿梦曾经想立他为太子,但季札怎么也不肯接受,并且尽心尽力地辅助兄长樊诸治理国家,受到了大臣们和百姓们的爱戴。

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卫、晋等国。途中经过徐国,徐国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几天,天天设宴款待,并且让太子和大臣们出席作陪。

季札文武双全,剑术精湛。席上,徐君乘兴请他一显身手。季札推辞不过,走下殿来。只见他的剑刚出鞘,满殿银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连连称赞:“好剑!好剑!”

舞罢剑后,季札回到座上。徐国的大臣们纷纷交口称赞,上前敬酒。这时,徐君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把好剑,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过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开口。

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于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不能把这把标志着使者身份的宝剑送人。他决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后,回来经过徐国时,再将这件吴国的国宝送给徐君。

离开徐国后,季札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各国。当他重新回到徐国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徐君在不久前出访楚国时,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

季札听后非常震惊,他深深地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立即把宝剑赠给徐君,以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经过慎重的考虑,季札马上命令驾车前往王宫,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国的新君。

随从的官员劝季札说:“季子,这是吴国的国宝,送人恐有不便吧?”

季札说:“当时,徐君想要这把剑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只是因为使命没有完成,不便将宝剑送给他。现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这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该做的.!”

季札见到徐国的新君,对新君说明了来意后。准备呈上宝剑。新君连忙辞谢说:

“先君并未留下遗命,寡人不敢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

季札没有办法,只好来到徐君的墓地,把宝剑挂在墓旁的树上。徐国的百姓知道季札的这一举动后,对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赞不绝口。

后来,“季札挂剑”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对亡友的吊唁、追怀;或用来形容恪守信义。

2 季札挂剑的故事点评

故事里的季札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即便徐君已经死了,他仍然遵守承诺,把自己的剑送给他。季札挂剑的故事,也许最能表达中国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如今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徐君墓、挂剑台、石坊矗立,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拾级而上,登临高台,在徐君墓冢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侧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挂剑台作为诚信的象征,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一种珍视。

<<季札挂剑>>的翻译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1)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2)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3)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译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
是这篇吗?如果不是,请把原文贴几句上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生活常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sy56.com/wenhuajiaoyu/707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15053971836@139.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生活常识网 版权所有
生活常识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15053971836@139.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6 联系方式:15053971836@139.com

网站地图